苗族由于特有的遷徙歷史,在建筑選材和房屋構建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風格。苗家人喜歡木制建筑,一般為三層構建,第一層一般為了解決斜坡地勢不平的問題,所以一般為半邊屋,堆放雜物或者圈養牲畜,第二層為正房,第三層為糧倉,有的人家專
第五次大遷徙,這次遷徙是分途回歸。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是原來力量最強的一支。他們整體逃遷中屢遭武裝掠奪,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戰敗,一次次逃遷,從三危山出來,經過大雪山、渡過渾水河(黃河),朝著南風吹來的方向一步步
第四次大遷徙,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間辛勤耕耘,建立起三苗部落聯盟,又經過了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漸漸強大起來。唐堯很懼怕三苗、共工、歡兜(即“驩兜”)等,故到舜即位,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
第三次大遷徙,蚩尤戰斗失敗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屬,大部分經過長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間,建立起三苗部落聯盟。這是由北向南的遷徙,時間約4200—4100年之前(黃帝到唐堯)。
第二次大遷徙,是苗族先人在長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人多勢大,號稱“九黎”,與南方的炎帝族發生矛盾,打敗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達黃河北岸。在這里又經過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這時誕生的蚩尤,聰明好學,勇敢善戰
第一次大遷徙,是苗族先民以其發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帶,沿長江向東遷徙到長江中游的南北兩岸:南岸的達到洞庭、彭蠡之間定居下來;北岸的達到江漢平原。在這里居住了很多年,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改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志,那么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辭海》里記載“苗繡已同代表著苗家刺繡最高水平的湘繡、蘇繡、蜀繡、粵繡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繡、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贊的:“苗女刺繡巧奪天工,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
在丘北縣境內的苗族村寨,只要家中來了貴客,他們都會燉制出香噴噴的小黑藥雞讓客人品嘗。這一美食不僅香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陰補腎、行血通經”,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為款待上賓的佳肴和大病體虛的滋補良藥
糯米飯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為男女老幼喜愛之食品,人們苗族美食(7張)認為吃粘米飯不頂餓,味淡,不及糯米飯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著吃極為方便。凡逢走親訪友的禮品,各種節日(姊妹節)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