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少數(shù)民族多能歌善舞,尤以蘆笙表演為典型代表。很多國外友人及省內(nèi)外游客皆前往一睹蘆笙節(jié)所體現(xiàn)的貴州民族風采,使其成為一年一度的隆重盛會[7]
凱里苗侗風情園(擬打造成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qū)、是貴州省100個重點旅游景區(qū),100個城市綜合體項目)凱里下司風景名勝區(qū)(省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凱里西江千戶苗寨(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凱里舟溪甘囊香蘆笙堂(省
凱里市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黔中經(jīng)濟區(qū)五大主要城市中心、貴州省東部區(qū)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國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凱里是中國主要的民族風情旅游城市,貴州省東線旅游中心,貴州省主要的中心城市,是貴州東南部的中心城市,黔
凱里市簡稱“凱”,別名:苗嶺明珠,位于中國貴州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是中國貴州省東部區(qū)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經(jīng)濟區(qū)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國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凱里素有“中國百節(jié)之鄉(xiāng)”稱
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紅軍橋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jié)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并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
位于貴州省黎平縣城北門外福祿江西岸,俗名“磨刀灣”。水自石巖縫隙滲出,傍崖鑿井,二尺見方,水質(zhì)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進士胡長新邀集當時名士聚會泉邊,品嘗泉水,題記刻于石上,至今字跡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鐫
位于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xiāng)東部高近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造型十分古樸,是村子里的風水橋。該橋以青石板為橋的層面,兩塊青石板長5.5米,寬1.2米,厚20公分,橋上樓亭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共16根柱子,每根柱子落地處
位于貴州黎平縣高屯鎮(zhèn)少寨山,共有3 個洞,在少寨山脊右邊叫綰鳳洞,在左側(cè)綰鸞洞,兩洞相通,故稱“姊妹洞”。綰鳳洞洞口橢圓宏闊,入洞 20 米處又分東西兩洞。洞內(nèi)溪水潺潺,多鐘乳石,形態(tài)各異,似柱、似筍、似觀音、似菩薩,更
長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圍成0.45米高的井舷,結(jié)構(gòu)堅實牢固,美觀大方,具有明代建筑風格。四角和前后兩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頭鑿成菱形,旁開榫,嵌入白玉石6塊,前后左右對稱。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豐富,可供半個
黎平有五項“世界吉尼斯之最”,四項吉尼斯世界之最集中在一個縣,這在貴州乃至全國都罕見的:黎平風光(38張)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橋——高屯天生橋世界上最早的侗族鼓樓雛型——述洞獨柱鼓樓世界上埋藏于地下最久、體積最大的陰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