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星子縣城南三里的鄱陽湖上水邊,它是一座小小石島,高若數(shù)丈,縱橫周回大約一百余步,總面積不過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為墜星所化。宋人蔣之奇有“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的詩句形容。傳說五代有位皇帝老兒
黃龍山景區(qū)在城北鄉(xiāng)境內,景區(qū)面積4平方公里,它屹立于新建小平原的東部,它西面平坦開闊,東、南、北三面的低丘環(huán)繞。山梁下,有綠霧航的青松族擁著;山梁上,高踞著許許多多不可名狀的奇石,跆籍相接;梁下懸崖似鼓如屏,連亙五六里。
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于縣城鶴城鎮(zhèn)北隅,是青田縣城人們的城市公園。古時有白鶴在山上棲息,太鶴山、鶴城鎮(zhèn)均因此得名,為典型的低丘地貌。相傳唐朝道士葉法善在此煉丹試劍,丹成得道,跨鶴升天而去,故被列為道教勝地第三十洞天。太
石姆巖景區(qū)位于遂昌與衢州交界處的遂昌縣高坪鄉(xiāng)境內,距遂昌縣城60公里,主峰桃源尖海撥1438米,地處亞熱帶季風區(qū),自然植被茂盛,空氣清新,富含負離子,氣候涼爽宜人,全年最高氣溫不超過30℃,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山體地貌屬典型的
含暉洞位于遂昌縣城東4公里處,系古代巖崩擁壘而成。 含暉、靈泉兩洞上下相續(xù),洞內可容納百十人,洞內涼氣襲人,泉水脈脈。相傳宋高宗趙構、明太祖朱元璋曾避難于此,令人津津樂道;明代戲圣、遂昌知縣湯顯祖和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詩篇
碧湖古鎮(zhèn)老街以人民街、內湯街、大眾街等組成街道完整格局。整個街區(qū)的主街、巷、弄、道路、住宅等都較完整地保留著傳統(tǒng)風貌與歷史格局,現(xiàn)存巷、弄有31條。清末民初時期店鋪林立,巷、弄內清代住宅保存完整。特別是碧湖上街,許多清代
坐井觀天位于潭瀑峽景區(qū),實為一個“U”形谷。200多萬年的流水側蝕、掏蝕、溶蝕和重力崩塌,使這里變成一處三面環(huán)山,僅一面敞開,口小肚大、形如甕狀的甕谷。站在唐王點將臺上,抬頭仰望四周,除懸崖高聳外,只剩頭頂?shù)囊黄{天,人
從青龍峽出去后前行不到300米的地方便是陪嫁妝村,走近陪嫁妝村,首先看到的就是村口的千年榔榆林,是這座古老村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里共有榔榆三十一棵,又名黃榆,是第二紀冰川后太行山原始森林遺留下來的珍稀樹種。這片榔榆林高
馬鞍石水庫位于修武縣縣城西北35公里的東倉村附近。地處太行山系的高山區(qū),是海河流流域衛(wèi)河支流紙坊溝上游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為主,結合旅游、養(yǎng)殖等多種效益的中型水庫。水庫總庫容1057萬立方米,水庫為拱形大壩,聳立在青
黃龍洞位于青龍峽景區(qū)內,是青龍峽少有的溶洞景觀之一。黃龍洞洞高10米,寬6米,深約50米,傳說是黃龍居住的地方。走進洞內可以看到許多蓮花瓣樣的水池,豐水期時池內蓄滿清水,洞內溪流淙淙,別有一番情趣。相傳當年青龍和黃龍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