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春浴”怒江峽谷的傈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著“春浴”的風尚。凡沿江兩岸有溫泉的地方,都是人們歡聚沐浴的場所。春節期間,人們帶著年食、行李在離溫泉不遠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巖洞歇宿。在溫泉住上三五天,進行沐浴。溫泉分上池和下
“江沙埋情人”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一帶傈僳族青年的傳統節日娛樂、求偶活動。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舉行。屆時,男女青年們歡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戲。還要在同伴的幫助下,在沙灘上挖出沙坑,將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裝出非
習俗傈僳族民間,過去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所有傳統節日都和宗教祭僳僳族禮活動密切相關。傈僳族以觀察物候變化確定節氣。民間最大的節日為一年一度的闊什節(年節)。過年節也吃過年日,年食和釀制水酒,為祈求五谷豐登,每家都要將
飲食習慣編輯日常習俗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習慣于飯菜一鍋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飯時,先把米放入鍋內熬煮后,中間更換兩次水,待米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直至菜爛。平時很少單做菜,僳僳族飯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圍著火塘就餐。用
特征編輯①多聲表現手法不僅出現 在各種民歌中,也出現在樂器中,如其布厄、達提吐、阿 其訣列、葫蘆笙等都具有多聲性。民歌的多聲部幾乎都 在領唱之后出現,不僅有二、三聲部,還有四聲部的合 唱。②怒江地區傈僳族在演唱民歌時,常
器樂編輯傈僳族的民間樂器有:其布厄(即傈僳族琵 琶,亦稱小三弦)、很自(弓弦樂器,二弦)、舉列(即 笛子)、笛里吐(小豎笛)、葫蘆笙、瑪果(即口簧)、 阿其訣列、達提吐、嗩吶、瑪拉(大號)以及大 鑼、大 镲、大鼓等。器樂
傈僳族酒文化同許多民族一樣,傈僳族同胞也喜歡飲酒。他們的酒有水酒和燒酒兩種,過去多自行釀制。水酒是一種發酵酒。制作方法,是先將玉米、高粱、蕎麥面或稗子等原料搗碎、蒸熟,晾涼后拌上酒藥,然后裝入大罐中,令其自然發酵七八天。
頭飾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兩岸[4]的河谷山坡地帶。過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顏色不同,又分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聚居在福貢、貢山一帶的白、黑傈僳族,年輕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已婚婦女則
文化藝術編輯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藝術豐富多彩。主要節日有澡塘會、嘗新節、闊時節、傈僳年等。信奉原始宗教。20世紀初,一些西方傳教士進入怒江、德宏地區,傳入基督教。傈僳族人民勤勞勇敢。歷史上,為反抗階級剝削、民族壓迫和英、
民族建筑編輯按照傈僳族人的傳統習慣,修建房屋必須在一日之內蓋成,否則即認為不吉利。為保證在一日之內建成房屋,房主人必須依靠家族親友及村鄰通力合作,即僳語稱之為“瓦爪”的形式。蓋房的前幾天,由房主人通知眾親友。事前就分別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