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鑼鼓
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
廟會
山西人通過廟會上的商貿交易,將多余的農產品出售,換回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如農器之類,同時也參與鑼鼓、秧歌、車船轎、閣蹺、燈火等各種民間社火文藝表演。山西民間古廟會代表:太原動物園廟會;晉祠古廟會;鄉寧縣四月初八“油糕
六月六節
六月初六日,晉南地區稱為“回娘家節”。六月六日前后,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閑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遂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許多地方演化成了廟會。_extended="tru
小戲
上黨落子和晉南眉戶是小劇種中的大劇;受宗教文化影響,山西有晉北道情、洪洞道情、臨縣道情戲、永濟道情戲等道情戲;山西各地的秧歌戲有16種;“碗碗腔”劇種代表為“曲沃碗碗腔”、“孝義碗碗腔”;其他小戲有二人臺、小花戲
大戲
山西地方劇種中的“大戲”即人稱“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其中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同根異枝。梆子戲的曲體結構是首創的“兩句式”“板腔體”劇種。蒲劇又稱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濟)而得名,
戲曲
演變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臺基本都在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圣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圣故里、古建瑰寶、太行神韻”。山西的民間文化代表:山西民間社火、跑旱船、踩高蹺、放煙火、放煙火、跑竹馬、小車舞、獅子舞、挑椅舞、龍舞、倒懸花鼓、中
環保
2012年,山西省資源綜合利用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均達到50%以上。全部設區市均開展PM2.5監測,11個設區市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質優良斷面上升5.3個百分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完成營造林460多萬畝
衛生
2012年,山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均實行了基本藥物制度,藥物價格下降30%以上;改擴建市縣鄉醫療機構137所,34個縣公立醫院改革基本完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初步緩
文體
山西省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一把酸棗》《立秋》《粉墨春秋》、《解放》、《走西口》《傅山進京》《喬家大院》等一批作品引起較大反響。2012年末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