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一象山,古稱漓山。東涉漓水,西傍
寧遠,北依桃花江,南眺穿塔二山。皓月碧水潺潺,青山古剎峨峨,領盡
桂林山水之精華。被世人譽之為市徽。蓋舉世無雙矣。
傳說,天上象神為三花姑娘從瑤池盜回神曲,用漓江水釀出三花酒,被瑤池神將殺死,化為象山。玉帝覺得象神雖犯天規,然其心可鑒、其情可憫,謚為
酒神,守護桂林。象山獨特的自然環境為釀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明代應天府通判
張鳴鳳稱此處為“醉鄉”,在象山腳下結廬而居,自號“漓山人”。
傳說二
另外一個
傳說則是說,桂林的桂花島上,有一個叫象郎的小伙子,在自家的菜園里種一棵
桂花樹,他傾注全部心血的照顧它,于是在一年的中秋之夜,桂花樹化成了美貌的桂花
仙子向象郎報恩,桂花仙子搬來了自己釀造的
美酒,于是兩人花前月下,飲酒談心,對天盟誓,訂下了終身。這事兒被龜王和蛇夫人知道了,在象郎和桂花仙子成親的那天,搶走了桂花仙子與她釀造的美酒,象郎見桂花仙子被龜王搶走,傷心不已,下決心一定要把桂花仙子救出來。在救桂花仙子的過程中,中了龜王從身后擲來一支飛劍,含恨倒在了
漓江之濱。桂花仙子安葬了象郎,手提桂花籃,飛上
月宮,采滿了桂花,向象郎的墓地撤去,只見滿天的桂花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中。
從此,依山帶水的桂林,桂樹成林,萬里飄香,人們用馨香的桂花和純質的漓江水,釀出的三花酒,跟桂林的奇山秀水一樣,久享盛名。
由來
桂林三花酒頗有歷史,古時,它叫“瑞露”,宋代來桂林做官的
范成大飲后稱贊“乃盡酒之妙”,可見對它評價很高。酒的釀制要蒸熬三次,曾稱三熬酒。因酒質量好,裝入瓶中,用手
搖動,酒面上會泛起三層泡花;如果把酒篩進酒杯,酒面上也會堆起細小的泡花。因此,人們稱它為三熬堆花酒,簡稱三花酒。
自古以來,桂林酒坊將酒藏于
巖洞。
象山巖洞酒窖為大小二洞。面積近3000m。小洞位于
云峰寺后山腰,洞上刻有“
云峰巖”。大洞位于登山石階旁。東達桃花江,
南通水月洞。洞中
冬暖夏涼,常年保持在20℃,由于
臨江,洞內還保持了一定的濕度。三花酒經洞內貯藏,老熟后,醇凈綿甜,乃酒中珍品。象山酒窖貯藏了從五十年代以來不同年代的特釀桂林三花酒逾千噸。
古代沒有酒度計,釀酒師們便總結出了“觀花論酒”的經驗。當酒度在55°至60°時,由于
液體表面張力,酒面晃動便泛起數層酒花,經久不散。
釀酒師們說“起花了,三花!”就接酒。三花酒便由此而來。酒花有粗花、細花、中花和堆花、不滿花、跑馬花之分。又以細花和堆花
質量最好,它具有“酒質晶瑩,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冽,回味怡暢”的特點。
極品代表
青花梅瓶,是一種文化。
專家們稱之為
東亞大陸上的一種古代“藍色
文明”。“攜酒訪友”梅瓶出土于
明代靖江王墓。該瓶出土時有用桂林三花酒浸泡的“長生大補酒”。“攜酒訪友”描繪的是一位
達官貴人到深山尋訪知音,兩個童子挑的是
琴和梅瓶。梅瓶中是桂林最醇美的三花酒。其寓意“久(酒)(久)平安”。這個梅瓶是
國家一級文物。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發展桂林旅游,經
國家文物局批準,充許少量仿制,以饗國內外高雅之士。青花梅瓶桂林三花酒,采用優級大米、汲取漓江名泉以傳統釀造工藝精制,經
桂林象鼻山天然酒窖陳年洞藏而成。汲桂林山水之靈氣,納天地之
精華,具有“酒質晶瑩,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味怡暢”的獨特風格,是桂林三花酒的酒中極品!
桂林三花酒的度數以前一般為五十六至五十八度。現在一般為三十八度和五十三度。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