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畫派是明末清初之際,一批遺民畫家以黃山、白岳及徽州山水為創作題材而形成的一個繪畫流派。 最早把新安山水畫家群體稱之為“派”的是龔賢,他在題山水卷的一段跋語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天都為天都峰,是黃山72峰中最為險峻雄奇,具有代表性的峰巒,人們常把“天都”指代黃山、新安。龔賢所稱的“天都派”即后人所稱的“新安派”。其后張庚在《浦山論畫》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們多沿用,“新安畫派”遂成定論。 明末清初,稍有名氣以新安山水為創作題材的徽州籍畫家約有130多人。早期代表有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成熟期則以名僧漸江、汪之瑞、孫逸、查士標、程邃、汪家珍、戴本孝、鄭 、程正揆等為代表。新安畫家經常在一起觀覽大好山水,一起切磋技藝,一起提高,尋求表達他們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形成許多共性。如都是以學“元四家”,尤其是倪瓚的繪畫技法開始,以師法自然為歸;共同以遺民蒼涼孤傲之情,化作筆下的峻嶺奇松、懸崖峭石、疏流寒柯。作品均體現出一種超塵拔俗和凜若冰霜的氣質,意境深邃,是明清文人畫的正統繼承者。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