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老百姓最關注的是兩組價格,一組是食品價格,另一組便是景區門票價格。它常成為熱點新聞,起起落落格外牽動人心。其主要原因,是這兩組商品都和現代公民的基本需求直接相關,價格一漲,無數人都會感受到價格的壓力,一些人甚至會被排斥在門檻以外,或望游興嘆。對于普通的商品,價格是一個浮標,一頭是買,一頭是賣;而對于如食品、景區門票這樣的商品,價格是一道門檻,一頭是有,一頭是無。如此,其價格變動才格外令人關注。
近年的景區價格波動不再是單向的,既有高舉漲價牌的景區,也有打出免費牌的景區。例如今年的三峽大壩免費,就是一種更多地讓利于公民,更多地回歸旅游的事業本質的積極探索。其社會效應,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我們關注三峽的免費,不僅僅關注百姓獲得的利益,放置在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歷程中,我們更關心起步于事業的中國旅游業,會否實現從事業到產業,再回歸到事業的螺旋式上升。部分景區的免票,會否是對旅游需求越來越成為公民基本權利實現的一種方式的呼應,會否成為一種國家越來越重視其公民對游歷祖國的普遍需求的長期趨勢,會否成為中國越來越文明富強的標志,會否令任何經濟和社會條件的公民面對壯麗河山美麗疆土不再抱憾。
這一切都還需要努力。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提供的研究報告,全國所有5A級景區的平均門票價格為109元,其中,門票價格在100-200元之間的占52.9%,只有不到10家的5A景區實行免票政策。從2008年到2012年,全國居民年度人均5A級景區門票支出在旅游消費中的占比從25.44%上升至29.4%。對很多貧困人口而言,若是一個月去一個本省的5A級景區旅游,即使不算交通和住宿費用,都是筆難以承受的開支。再看賬本的另一頭,中國的景區既有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等遺產型景區,還有城市公園、美術館、博物館等社會型景區,更有主題公園、度假村等商業型景區,即使只是將前兩類景區養起來,免費向公民開放,對財政也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西湖、三峽這樣的免費景區,都具有巨大的探索價值。如何在財政并不十分寬裕的前提下,創新免費景區的模式,對于中國旅游業甚至中國整體民生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在門票免費的條件下,探索公益和產業平衡之道,是這種探索的核心。今天的中國旅游業,大致探索出了四個“免費”的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建立財政統包的國家公園,第二個方向是用不免費的服務支撐免費的門票,第三個方向是充分利用廣告、饋贈、捐款實現免費,第四個方向是建立部分游客為全體游客付費的模式。探索任何一個方向,都需要更多地像三峽這樣的先行者,盡可能擴大試驗的樣本數量。未來的中國旅游事業之路,需要從無數的試驗中歸結出更多的地方經驗、道路和模式。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