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 11月24日,我們去了三峽人家,三峽人家也就是以前的石牌,因為它那里有一塊非常有代表性的石令牌,這些年我去過多次了,一直都認為它是宜昌市最美的風景點,每年都帶孩子出去轉下,其實有時候外面的風景遠不如身邊的美麗。
當然確實如此,2009年,由中國旅游協會景區分會主辦、新華網協辦的“三峽美麗景區”大型網絡評選活動,湖北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排名第一,成為長江三峽最美麗景區,其中還有重慶巫山小三峽、湖北宜昌三峽大壩、重慶豐都鬼城名山、重慶奉節白帝城、湖北巴東神農溪。2011年,三峽人家風景區被國家旅游景觀質量評定委員會確認為國家 5A級旅游景區。
三峽人家門票150元,還需要船費30元,纜車費30元,真的很貴了。現在是旅游淡季,大清早的還有不少人,其中還有幾個老外。
門口的大山。
大廳比較現代化了,這是接待的地方,還有大型的地圖以及觸摸屏電腦圖文并貌地介紹風景區里的風景和人文。
三峽人家的游覽是個單行的路線,我們是從胡金灘碼頭坐輪渡到達三峽人家景區,選擇了坐纜車上山后從山上下來游覽的路線,一般選擇坐纜車上山而不是下山都是為了相對省力吧。
纜車上看風景很不錯,當天有點陰天,視線不夠遠不夠清淅,但是秋天的滋味卻體現的很充分了,山上層林盡染,層次感非常強。以前喜歡的是春天,感覺各種綠色生機勃勃,現在喜歡秋天,各種綠色黃色和紅色甚至枯敗的顏色,看樣子是心態老了,審美觀也跟著發生改變了。
這個遠看到獨立白色小山就是石令牌,一會我們這要在它近處去的。
坐著纜車上去面,就是一條山中小路,路邊的石壁上刻著些詩詞,都是后期制作的吧。
很快就來到了燈影石。眼前這四塊崢嶸的巖石,據說是酷似《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生動形象,每當夕陽西下,幾塊石頭倒映在深藍色的天幕上如演燈影戲一般,故名燈影石,它是燈影峽的標志性物體。
其實我是怎么都看不出來他們四人的形像的,不知道從哪個角度看,哪怕是跟著導游的指引也依然如此。這個是燈影四石中,最負盛名的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石”之譽的沙僧石,它呈蘑菇云狀,重達100多噸,底部支撐點僅200余平方厘米,如此單薄的身軀歷經數千萬年的滄海桑田,竟能安然無恙,堪稱世界奇觀。從山下仰望,似乎只要用手輕輕一撥,沙僧石就會轉動起來,如此神奇的巨石,被各地的攝影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拍下姿態萬方的圖片,流傳甚廣,成為長江三峽的標識之一。
當年郭沫若游歷三峽,見此奇石贊頌不已,寫下“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的詩句,不過這句所謂的著名詩句,在我這個沒有文學修養的人聽來,怎么覺得好像很惡俗,像個打油詩卻沒有一點詩情畫意。
從燈影石取經歸來,路過“八面來風”。就是所謂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涼風從石穴,峰頂,山腰,腳下等四面八方徐徐吹來,讓人思緒飛揚,眼前的石灰巖如經書般層層疊起,讓我們的心也隨著西游一番。
這個是“明月彎”,亭子叫“邀月亭”。浩浩長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時,在這里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船過明月灣,若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仿佛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峰回,旋即又豁然開朗,游船在灣中行駛,仿佛徜徉在山水畫廊之中,時而絕壁阻塞,時而峰回水轉,兩岸峰奇巒秀,絕壁高聳,瀑飛泉涌,林木蔥蔥,山水泉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邀月亭”是由李白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意而命名的。舉目四周,白云奔涌綿綿無際,莽莽青山龍騰蛇舞,腳下濤聲陣陣,大江奔流,一股豪邁不屈的激情在心中奇峰突起,耳邊山風呼嘯,我們的意志和靈魂也好象融入了這灑脫無露的白云,融入了這堅韌挺拔的高山,融入了這奔涌不息的江水之中。若是在此與兩三知己把酒臨風,舉杯邀月,該是多么的豪邁與灑脫。
右邊看過去是我們上來時候乘坐的纜車。
轉過來,巍峨的石令牌已矗立在我們的眼前了。據《東湖縣志》也就是現在的宜昌縣志記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立萬仞之勢,如牌筏,因名石牌”。石令牌高達 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余噸。它直如刀刃,通體純白,有壁立萬仞之勢。三峽的山巒是連綿牽延的,可是到了這里卻騰挪出一個空間,讓石令牌恍若橫空出世矗立江岸。它由堅硬的花崗巖組成,前后左右都如刀削一樣平整,好象人工精心制作的“牌”一樣,形成一大地質奇觀。當地有人說石令牌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劈成的,也有人說石令牌是玉皇大帝降臨人間的圣牌,用于保佑當地老百姓。它十分靈驗,求財得財,求福得福,成為當地老百姓敬拜的對象,這里也成為人們的朝圣之地。
江岸上做的假樹,倒是看著很漂亮。
古代“巴族”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之一,二千多年前消失在長江三峽。《三海經》對巴人建筑的最早記載是碉樓和石堡,巴王宮既是按照巴族城堡在西陵峽復建。巴人崇虎,又稱虎堡,它是最后一個巴王及其族人退守三峽的居住之地。
有個巴人的傳說:巴族主要分為廩君蠻和板楯蠻。廩君蠻的首領是巴王,板楯蠻的首領是羅王。他們與三峽地區最美麗的女人鄂水娘從小一起長大。主戰派巴王與秦國軍隊抗擊十幾年,最后兵敗退守到三峽人家。秦國人妄圖消滅巴族,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利用主和派的首領羅王來圍攻巴王。鄂水娘得知情況后,趕到巴王寨通風報信。當羅王為了愛情圍攻巴王寨時,巴王身負重傷,鄂水娘于是假裝背叛巴王,和羅王一起撤軍回營。鄂水娘趁著與羅王成親的機會,親手殺死了羅王。為了證明巴王的清白,鄂水娘又引頸自殺。羅王的弟弟認為這是巴王的陰謀,再次帶兵圍攻巴王宮,形勢十分緊急。巴王得知羅王和鄂水娘的死訊后,悲痛欲絕,大徹大悟,他登上城堡,勸告族人們不要自相殘殺,否則會亡國滅種。同時,他又號召巴族要順應時勢,與秦人融合,以達到為天下而和的目的。說完,他毅然割下自己的頭顱,以死去喚醒民族的和解。巴王死后,兩支族人捐棄前嫌,融為一體。他們用最隆重的懸棺葬禮,將巴王、羅王、鄂水娘埋在龍進溪的懸崖上。最后一個巴王死了,最后一個巴人部落消失在煙雨蒙蒙的三峽之中。他們一部分融為漢人,一部分成為土家人。這就是一個愛情、一場戰爭、一個凄美的傳奇;一個生和死、戰與和的人生哲理。
“巴王宮”是一個用石頭和泥土建成的寨子,一個用巨石和原木壘成的城堡。它記錄著兩千多年前,居住在三峽秀美山水間的一個神奇的民族——巴族從發展壯大到衰落的歷史及一個部落首領燦爛的生命歷程。這里房前屋后雞犬相聞,鴨鵝嬉戲,古老的農耕稼柞用具一應俱全,屋頂炊煙裊裊,屋內茶香泗溢臘味滿堂,再現了“巴人部落”日常生活和生產場景。
宮殿里除了有生活起居用具外,還在窗口布滿了投石器、弓弩機等各種防御兵器,宮殿前的城門口也是各式大刀長矛林立,可惜我們來的時間晚了一點,要不是可以看到巴王的宮女和衛兵們進行的表演。
這個應該其實就是“燈影洞”吧,聽說洞洞內幽深狹長,長約 1500米,洞內巖溶地貌景觀奇特,我們今天運氣不好正在維修。
沿著小路下山,我們在山下欣賞了古編鐘表演。
這個就是“蛤蟆泉”,應該是人工后期建造的,蛤蟆泉因江邊有一塊橢圓形巨石,從江中望去,好像一只張口鼓舌的蛤蟆而得名。后因建葛洲壩,水位上漲,蛤蟆淹沒在江中,但其身后的泉水卻依舊長流不息。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此留下詩句:“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最初峽”指的就是燈影峽,“第四泉”就是指蛤蟆泉了。陸游飲用這里的泉水后,稱贊它“嚙雪飲冰疑換骨,掬珠弄玉可忘年”,給予了它很高的評價。唐代陸羽曾多次到此品嘗,他在《茶經》中寫道:“峽州扇子山有石,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
中午去吃飯路上風景挺好,兩岸峰奇巒秀,絕壁高聳,瀑飛泉涌,林木蔥蔥,山水泉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同畫家揮毫潑墨繪出來的山水畫。
本世紀20年代,李四光曾專程到三斗坪的黃牛巖、石牌,江北的南沱等地,對黃陵背斜的震旦紀、寒武紀的地質結構進行詳細考察,寫成了《新華夏海之起源》的論文。1948年李四光出席倫敦第18屆國際地質年會時宣讀了該論文,一下轟動了倫敦,轟動了國際地質界。1983年聯合國來黃陵背斜考察,把黃牛巖至石牌一帶的地質剖面點確定為世界寒武紀標準地質剖面點,作為重點保護的地帶。李四光還創建了舉世聞名的古生代標準地層——“震旦系(紀)”。
這里就是龍進溪了,是三峽人家最具風情的景點,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溫順如處。橋下碧波蕩漾,溪水清澈見底,四面無遮無攔,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流,好似在畫中游。幾只小漁船安靜的泊在溪邊,船頭晾曬著衣服,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風情不覺恍入夢中,祥和而又寧靜。
溪邊兩岸竹林、綠樹掩映,溪水匯入峽谷綠幽幽的沁人心脾,順著山邊小道行走,空氣里都帶著甜絲絲的味道。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
在竹林掩映之中,一排吊腳樓沿溪而建。“吊腳樓”,被現代建筑學家稱為“桿欄式建筑”。峽江一帶地勢險峻,房屋多依山勢而建,木質結構,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擁。遇到高坎地勢,則要立柱或筑墻,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其獨特之處是前低后高,側面有走廊,后面有陽臺,俗稱“走馬轉角樓”。有詩贊嘆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盡收。吊腳樓上枕一夜,十年作夢也風流。”
它們依山傍水,一半著陸,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環繞下,伴著青山綠水、斜陽草樹、霧靄煙雨,如詩如畫。吊腳樓上吊著大蒜、包谷、紅辣椒、蓑衣、斗笠。屋頂飄出裊裊炊煙,門前的溪水里,鴨鵝嬉戲,吊腳樓下小狗“汪汪”的叫著,好像在說“歡迎歡迎”。
在三峽人家,猴子是游客最為喜愛的動物。那些活潑可愛的猴哥猴妹們與人相親,和諧相處,成為景區獨具一格的活風景。它們居住在溪谷兩岸,在藍天、白云、溪澗、森林中悠然地生活著。渴了喝山泉水、熱了到潭中洗澡、餓了吃樹葉。在懶散的陽光下,母猴抱著小猴嬉戲,在宛若沙發的卵石上,躺著進行陽光浴,互相享受著清理毛皮和按摩的美好時光。
溪中的河床上,布滿圓潤光滑的鵝卵石,卵石之上長滿翠綠的草,草上盛開著潔白的花,好似溪中盆景園,奇妙無窮,情趣盎然。
走在溪中,一路泉水叮咚,林木蔥籠,花香陣陣,“品氧潤肺”,吐故納新,凈化心靈,洗去塵世的喧嘩,忘卻城市的煩惱,賞賞花草,聞聞花香,聽溪讀水,看泉水跳動,聽天籟之音,體味山魂,感受水魄,滌蕩心胸,化卻憂愁,徹底放松自己……
這個就是“黃龍瀑”了。跳水橋前的深潭之上,一股瀑流如水簾般從洞口上方傾瀉而下,似洞天福地一般。水流從對面山崖中的一個山洞流出,呈扇形展開,傾瀉而下,一路高歌猛進,墜入崖下的深潭,聲如洪雷,響徹山谷,恰似一名奔放豪邁的峽江漢子。
相傳,在溪谷對岸的山凹里,溫柔多情的“琴瀑”在風中輕訴,流下了感動的眼淚。她如“養在深山人未識”的小女子一般,自山頂飄落而下,傾訴著一身的溫柔。泉水自崖頂飛落時,被那凸凹嶙峋的巖石撕扯成無數細小如簾的水珠,飄飄灑灑,好似絲絲琴弦垂掛九天,自天際漫舞而下,微風吹來,琴弦拂動,好似在演繹一段似水柔情般的愛情故事,故名“琴瀑”。從山崖的走勢來看,瀑布中間的巖石與兩面山崖連成一體,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故又叫“琴鷹瀑”。
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一段埋藏許久的心語傾訴,在黃龍瀑的奔流吶喊聲中和琴瀑的溫柔飄灑中化為忠貞不渝、長相廝守。黃龍瀑和琴瀑隔溪相望,一個寬大雄壯,一個溫柔纏綿,一邊龍吟虎嘯,一邊鷹飛琴語,演繹著不盡的相思,也似在召喚著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故被美稱為“情侶瀑”。
溪邊人家正在舉行“娶親”儀式,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吧!
三峽人家的婚俗儀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哭嫁”是一門傳統的技藝,哭的越悲慘越感人。姑娘一般要從十二、三歲開始學“哭嫁”,還要專人進行教哭,教的人大多是哭嫁優秀者。在漫長的歲月中,哭嫁是一種美,一種智慧,哭得動聽、哭得悲戚、哭得感人,其形式又多種多樣,新娘一般在婚前一個月開始哭嫁,內容為對骨肉分離的眷念,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愛恨交織,是豐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種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
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只古帆船迎風而立,溪水碧綠,林木蒼翠,如夢似幻,令人如癡如醉。
龍進溪,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照片中間這個白色的龍脊你看出來了嗎?
2019成都全年賞花攻略!你想看的花都在這!(2019-03-14)
呼喚真正意義的旅行(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醉美恩施(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最美恩施(2019-03-11)
襄陽周邊十大值得游玩的旅游景點(2018-09-20)
湖北興山旅游日記,享受自然美麗田園生活(2018-09-20)
旅游;5個最佳旅行國家公園!(2018-09-2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