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就初具規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歷史。自明朝時,麗江古城稱“大研廂”,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 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
麗江戰國時屬秦國蜀郡。漢屬越郡。
三國屬云南郡。南朝為遂段縣,大約在此時納西族先民遷于此。
唐時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后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余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
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游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于王者”,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傳》則言“云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麗江壩子中心,四周青山環繞,形似一巨硯,故名大研(硯)廂。
清為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設流,結束木氏土司元代以來的世襲統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麗江縣。
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成功,填補了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傳說
相傳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是三姐妹,父母要把她們嫁往西方,大姐怒江只會發怒,二姐瀾滄江只會發急,三妹金沙江姑娘嫻靜穩沉,暗約兩個姐姐往南逃去。來到麗江石鼓,兩個姐姐執意繼續南游,金沙江姑娘卻立志去太陽升起的東方,就告別姐姐,毅然轉身東去,于是形成了“長江第一灣”。
父母派玉龍、哈巴兩兄弟追截出逃的三姐妹,兩兄弟來到麗江白沙,面對面坐著擋住去東方的路。兩人跑累了,就約定輪流守候,誰放走姐妹就按家法問斬。玉龍睡著了,輪到哈巴守候,金沙姑娘見狀,就放輕腳步,唱起了優美的催眠歌。她一連唱了十八支,哈巴聽著聽著也睡著了。金沙姑娘乘機從他們的腳掌間溜了過去。
玉龍醒來,見金沙姑娘早跑到東方去了,而哈巴還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頭,隨即轉過背去痛哭。兩兄弟從此化成了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他倆之間形成了虎跳峽,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變成了虎跳峽的十八灘。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