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宮旅游簡介
青羊宮是川西第一道觀,坐落在成都西南郊,南面百花潭、武侯祠(漢昭烈廟),西望杜甫草堂,東鄰二仙庵。相傳宮觀始于周,初名“青羊肆”。據考證,三國之際取名“青羊觀”。到了唐代改名“玄中觀”,在唐僖宗時又改“觀”為“宮”。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復名為“青羊宮”,直至今日。
關于青羊宮的歷史,唐樂朋龜《西川青羊宮碑銘》說:“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國。”題名漢揚雄《蜀王本記》亦曰:“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時隔三年,老君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君顯現法相,端坐蓮臺,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宮觀便成為神仙聚會、老君傳道的圣地。到了唐代,青羊宮的規模已相當大。
青羊宮內保藏有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所刻《道藏輯要》經版,共一萬三千余塊,皆以梨木雕成,每塊雙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跡工整,為當今我國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板,是極為珍貴的道教歷史文物。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既是青羊宮傳統的廟會日,又是青羊宮歷史悠久的“花會”日,屆時宮內香煙繚繞,磬聲悠悠,人如潮涌,宮外各種名花異卉爭奇斗妍,流香溢彩,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三清殿中有兩只銅鑄青羊,左邊的獨角銅羊造型十分奇特,初看是羊,細看羊為十二屬相的化身,有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等形象,構思奇特。相傳,三清殿的這對銅羊為青帝侍童所化,能治療百病,只需摸摸羊身上與自己的病痛相應的部位,便能減除病痛。八卦亭是不用一栓一楔的木石結構,但絲絲入扣,穩固異常。八卦亭氣勢雄偉,鏤刻精湛,亭身由8根鐫刻條龍的石柱支撐。其中一根柱上的條龍有拳印痕跡,傳說這條龍乘某天晚上想逃離青羊宮,恰被巡邏的月亮真人發覺,一拳把它打在柱上,拳印由此留下。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