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地——黃山區三口鎮境內東南方向的一個自然村莊。村落雖小,但那飄逸著梅蘭香韻和畫意詩情的名字,足以讓人欣喜和內心向往。
暮春時節,與區文聯友人相約到梅蘭地旅游觀光。大巴車上,我與老友袁良才同坐一排;良才為人熱情、真誠、直爽。如同人名一樣——良才,名實相符,他已出版過兩本個人文學書集,近期,又有三篇短篇小說將在外地省級以上雜志刊物發表。談及即將發表的幾篇小說時,透過薄薄的鏡片,看見他睿智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絲輕松喜悅與開心。我也為之稱羨為其叫好。良才是生長于黃山腳下太平湖畔的學子文人,在當地,與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協會會員、區文聯副主席汪少飛是并駕齊驅的兩駕馬車,是遐邇頗有名氣的人物。車上同行的還有區文聯攝協、音協、舞協、書畫協會的朋友,隨行的女同志愛說、愛笑、愛吃,男同志沾光,她們把隨帶的水果、糕點毫不吝嗇地拿給我們品嘗。為助興和消磨車上的時光,有人出了一副對聯的上聯讓大家吟對,上聯曰:“太平湖上觀太平”,大家靜思片刻后就嘰嘰喳喳應對起來,良才脫口對應了三句:“梅蘭地里賞梅蘭”、“梅蘭地里梅蘭香”、“梅蘭之地采梅蘭”;這三句里的任何一句,似乎都能與上聯“太平湖上觀太平”相對應,大家覺著良才的每一句應對都對仗工整,有韻有味,奇思妙想,若無有靈敏和智慧則無以應對,非有才思和功底則難以對得。于是大家皆鼓掌、起哄、歡笑,大客車內,對吟楹聯的淺唱聲,熱情的鼓掌聲、歡快的笑聲此起彼伏,大家帶著一份愉悅歡快的心情,行進在前往梅蘭地的柏油馬路上。
過三口鎮不遠,途經麻川河三口大壩,沿途山巒疊翠,樹木蔥郁,空氣純凈清新,麻川河水清澈嫵媚,緩緩流淌;河對岸幾名垂釣者,一俯一仰一笑間,早已把這里的山水美景釣進了魚簍里,印記在腦海中,存放入心田間;看那歡快十足的勁頭,讓人感覺這里的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山水之間也。大美黃山,黃山大美,而黃山腳下也真的是無處不景,無處不美,處處顯詩情,時時有畫意呀,我盡情享受這美好的山光水色,貪婪的深深呼吸夾有花草馨香、含有甘甜意味的清新空氣,未到梅蘭地,卻已有幾分醉意。
大巴車繞過一處大大的彎道之后,下103省道向左拐跨躍一座橋梁,一條水泥路面的單行車道向前延伸,不遠處就是此行目的地——梅蘭地。
“到梅蘭地了”,有人熱情呼喊著叫我們下車。帶一份新鮮,存一份欣喜,沿水泥道路步行走向村里。路邊溝旁的野百合、野薔薇張揚著粉紅的笑臉,田畔的黃色小花隨風搖曳,像是歡迎我們這一行不速之客的到來。
未進村,見村口水泥路右邊近處,一間裝放垃圾的房屋獨處其間。此時,正遇一位身背竹簍歇工回家的青年農民,從口袋里掏出一塊華夫餅干,見他撕去那一塊餅干上的彩印包裝時,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樣,會將餅干上的彩印包裝塑料紙隨手扔在路上或是丟向路邊草叢,他走下路坎,走近那間垃圾房,把小小的彩印包裝塑料紙扔進了這間專用收集垃圾的地方,與平日鄉下亂甩垃圾司空見慣的情形相比,起先有些疑惑與不解,一絲好奇和感動很快便涌上心頭,我緊追幾步與他并肩平行,和他攀談搭腔。得知他姓葉,我說剛才看見你把包裝餅干的小紙袋扔進了垃圾房,而不是隨意亂扔在鄉村的草叢路旁,在鄉村,作為農民,剛才的一幕,你的舉動讓我有些新奇,也有些感動。 他大方開朗地笑著回答:以前村里亂扔垃圾亂甩雜物的情況屢見不鮮,雞糞、豬糞遍地,村里也不是很衛生很干凈。前幾年開始,鎮里村里不僅抓鄉村農業發展,也把美好鄉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大事,相提并論,齊抓共管。區里和鎮上在推進“三線三邊”城鄉環境整治工作中,著力解決有礙觀瞻、臟亂差等問題,做到多項工作齊頭并進、使我們鄉村環境風貌得到顯著改善。上面不僅投入資金,幫助修建水泥道路,村里還建了垃圾房、建了公廁,在村東頭的空地上還建了一處健身娛樂文化廣場。在把外部環境和硬件基礎建設搞好的同時,鎮村兩級領導還通過召開會議或是上門宣傳的方式,時常來村民家里,與我們談心交流,談美好鄉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展望文明創建在鄉村的美好遠景,讓我們提高認識,由被動參于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前兩年,梅蘭地還被列為新農村建設市級觀摩點,迎來不少領導和客人到此地參觀,梅蘭地的名氣也隨之大起來。近兩年,來村里買茶的一些客商、還有一些自駕游、騎行的驢友等游客來村里旅游觀光,吃我們農家飯,感受梅蘭地美好鄉村的那份清新雅致與美好。想到這些,我們大家就感覺到把村里的衛生搞好,把村里文明創建變為我們村民自覺的行動,是一件大事,更是好事,讓前來觀光的游人記住梅蘭地的衛生整潔、美好雅致,而不會因不衛生不文明的情況嫌棄和遠離這里,不亂扔垃圾把垃圾放進這垃圾屋里,已成梅蘭地村民的良好習慣,有意無意間成了我們大家一種文明自覺的行為。他還說:我們村里人盼望來這里購茶的商人、旅游觀光者,吃農家飯,購當地土特產的人越來越多,越多越好,我們梅蘭地的經濟也會隨之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會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起來.....
小葉今年30多歲,是高中畢業回鄉青年,在村里也算是個文化人。望著如數家珍年輕開朗富有朝氣的小葉,聽他侃侃而談村情民風,感悟他熱愛家鄉三口、衷情梅蘭之地的純潔心靈和美好情懷,他對鄉村梅蘭地的美好遠景期盼和心愿,把理想落實在每個細小的行動之中,他的文明舉動著實令我無比感慨和尊敬。
走近村口,路邊右側,矗立一塊黃褐色形似山峰的奇美巨石,巨石上“梅蘭地”幾個行書體大字耀眼奪目很有氣勢,與它身后村落里的白墻黑瓦,鳥語花香,溪水潺潺相輔相成,互為映襯。 沒行多遠,見村里的公廁立于路邊,剛刷過乳膠漆的白色墻體,簇新整潔。我懷著好奇進入公廁,里面的墻體也是潔白透亮,地上清掃得干干凈凈,比城里機關單位的公廁毫不遜色,甚至還要干凈,便池迎面的墻上,沒有機關公廁墻上常見的“走進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無奈和提醒,這里卻也糞便入池,衛生整潔,地面干凈無污。
立于村口高處,環顧四周,梅蘭地北依梅蘭山茶園,南臨緩緩流淌的麻川河,小村錯落有致,韻味獨特。村里人人愛花,家家種花,走過一些農戶的家門口,見他們利用房前屋后一小塊閑置土地,種養幾棵月季或是幾株玫瑰,也有農家種幾棵牡丹或是幾株雅菊,鮮花與老屋相伴,花香繞門窗而入。可以想見,淳樸善良的農人,傍晚收工,偶得清閑,賞花望月,聽麻川河潺潺水聲,樂而忘我。夜深時分,夜鶯輕吟淺唱,是溫情的聲聲催眠,梅蘭地辛勤的人們伴鶯歌而臥,隨花香入眠,快哉、美哉。村民說:這里附近的山崗溪澗,也多有梅與蘭,冬日雪花飄揚時,眺望遠處山崗,掩映樹木林間稀稀疏疏點點綴綴的紅色,那便是幾株野生的寒梅已悄然綻放;春日,山澗谷底,麻川河畔,隨風又會飄來蘭的幽香。一位朋友90年代在三口鎮工作,他曾送我一盆來自梅蘭地的幽蘭,我將蘭花放置客廳,幽蘭花葉青青,花瓣鵝色嫩黃,馥郁濃烈香氣,悠悠散溢,沁人心脾,至純至雅,令人心曠神怡。
時近中午,正是午飯時候,我帶著幾分好奇進入一戶農家,見一家四口正圍桌而坐,餐桌上三菜一湯,兩素一葷,外加一個西紅柿蛋湯,他們吃得津津有味,特別是那一盤還在散發裊裊熱氣的臘肉,肥的色澤似和田白玉,瘦肉的色澤恰如紅紅的寶石切片而成,主人見我們到來,客氣地讓座倒茶,與我們寒暄。為不打攪他們用餐,我們辭別純樸的農家,我的內心為他們如今的小康生活而高興和快樂。
走馬觀花般的行程,對梅蘭地意猶未盡。我與同行的攝影師老湯順著村里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道,順著斜坡走進那一片竹林,這片竹林生長在麻川河流經梅蘭地村落這一段河流的高坎上,這里竹林深深,小道彎彎,曲徑通幽。麻川河流經這里時,顯得特別緩慢而溫柔,似對梅蘭之地也情有獨鐘存有愛意,不想匆匆來去,意欲在緩慢的流淌過程中,給這里的梅、蘭、竹、菊多一些潤澤,多一份滋養;梅蘭地、麻川河相依相融,這里竹林間的春意景致,讓人陶醉,這里的詩情畫意令人贊嘆,我與老湯放緩腳步,以比這段河流更為舒緩的流速,慢慢前行,不愿離開這宛若仙境般的美妙勝景。沒行多遠,平日專給別人攝像的老湯,終究難抵此處美景的召喚和誘惑,他把攝像機交給我,自己則立于竹林小道和麻川河岸,擺出姿態,讓我幫其按下快門,他要把這迷人的地方,把這山水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去處,留在瞬間,留在心里,留向久遠。
走出林蔭小道,爬一段緩坡,我走近梅蘭山那一大片開闊壯觀的“六百畝茶園”,此時的茶園春茶采摘已經結束,村里人們忙著打理茶園,給茶樹修枝整葉,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模樣,像是給自家人在理發、刮須、梳妝打扮,把那一大片茶園拾掇得青春又將煥發,精神更加抖擻,茶香定將綿延不斷。
望著梅蘭地眼前好大一片茶園,我想起70年代初當地曾有報道,這座山巒山腰原本亂石嶙峋,雜樹野草叢生,梅蘭地的人們不畏困苦艱難,不知挖斷多少根鋤柄,不知多少回磨破雙手,不知添加或增厚了多少層老繭,硬是開辟出造福子孫后代,讓天感動、讓地驚訝、令人感佩的這一大片綠色茶園。梅蘭地山好水美,詩情畫意風光無限;梅蘭地村民勤勞質樸的品格以及改天換地的大無畏精神,在今天看來,仍然值得敬佩,依舊有很多可學可取之處。日月輪回,星轉斗移,純樸善良的品性應該保持、勤勞無畏的精神需當傳承,文明、禮儀、正氣務必弘揚。
今日,身處梅蘭之地,望六百畝茶園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感悟文明之風亦正在美好鄉村蓬勃興起,感慨贊美之余,衷心祝愿梅蘭地——梅的精神愈加堅強挺拔,蘭的高潔雅致更加清新美好,文明之風久盛不衰,我的心中也將永藏一份美好的記憶和優雅去處。
難忘梅蘭地……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