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學校有個研學旅行,我想參加。”
對于12歲女兒張心怡的請求,張方勝一開始并不同意:“不就是換著名頭出去玩兒嘛。參加那么多次了,哪次不是到景點拍拍照就回來了?而且云南也 去過了,再去有什么意思?”但孩子很堅持,反復強調說這次不一樣。張方勝不禁納悶,“你們那個研學旅行有什么特殊的,你跟我說說,怎么就這么吸引你?”
沒過幾天,女兒給他拿來了一本厚厚的研學手冊。張方勝一看,挺大的一個本子,40多頁,每天的活動都細化了,內容挺多也很有意思。張方勝說,“我一看研學手冊就明白了,確實是能學到東西。”
張方勝當即拍板,“女兒,去。”
不一樣的旅行
從射箭學禮儀,從撿馬糞了解能源再利用
6月22日,張心怡作為巴蜀小學自愿參加的320名小畢業生之一,前往云南麗江,開始了自己的畢業研學之旅。
“開始,我其實只對射箭感興趣。”張心怡說起這趟研修興致勃勃,“但沒想到,還能了解那么多知識。比如傳統弓是要花幾年的時間來制作的,古時候使用弓箭還有不少講究呢。”
她所說的射箭活動,確實能代表這次研學旅行的特色。巴蜀小學校方將這次研學旅行稱為“麗江生態文明”畢業研學課程。
“集體旅行只是旅游,研學旅行的本質則是一種課程形式。”巴蜀小學校長馬宏說,“生態文明”是這次項目的學習主線,通過營地資源及專家力量協同 創新研學課程形式,研學旅行的重點在“研”和“學”上——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走進社會,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和創新精神。
這6天里,與從射箭學禮儀類似,孩子們從撿馬糞中了解能源再利用,從植被狀況探討地理與氣候的變化。他們還親手制作了東巴紙,體驗了茶道文化,探訪了茶馬古道……
在出發前,按研學手冊的要求,學生們得從“生態文明”的角度確立一個研究項目,做出完整的研究設計。在6天的既定課程以外,320個孩子組成了 20多個課題組,帶著“滇渝生態環境比較”“生物多樣性下的動物棲息地”“東巴扎染”等課題,在自然的課堂里,通過實踐尋找自己的答案。
“學習是學生自主的一個過程,讓他們自己去追尋答案。學校和老師只是起到提供腳手架的作用,這在研學旅行中得以體現。”全程帶隊的巴蜀小學副校 長李杰說,比如,有孩子看到束河古鎮的三眼井,好奇地纏著當地阿媽問個究竟。了解了原理后,他們啟動了一個“束河古鎮生態水循環的利用”的課題,還探討能 否把這種形式帶回重慶。
不簡單的準備
提前三個月籌劃,歷經三輪備課,“教案”才最終成型
這并不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6月末的研學旅行,巴蜀小學的老師們早在3月份就已經著手準備。
“我們以前也和一些實踐基地合作過,形式都比較簡單,只是組織學生參加他們成熟的項目就行了。”巴蜀小學課程部部長張帝說,“但這種項目往往偏重于娛樂,體現不出研學的特點。簡單說,就是孩子學不到太多東西。”
“研學旅行想要有高質量,就得仔細權衡研學和旅行的比例。一是要好玩,但不是輕松愉快就行了,要讓學生在體驗自然中得到樂趣,這才是旅行的意義。二是研學不走樣,就得有精心的課程設計。”張帝說,“為此,我們祭出了法寶——‘三輪備課’。”
“三輪備課”是哪三輪?張帝介紹,這次研學旅行,在今年3月份確定了“生態文明”的主題和具體合作的實踐基地之后,學校和實踐基地的老師分頭備 課,這是第一輪。然后,學校的課程研發團隊帶著研發的教案到實踐基地,雙方在現場體驗課程并進行研討,取長補短后形成基本教案,這是第二輪。最后,基本教 案交給班主任、各學科老師、家長代表組成的“班級經營聯盟”,吸收建議與意見后,形成最終版本,這是第三輪。
“實踐基地第一次跟我們合作,累得夠嗆。”張帝說,“但最后的教案效果很不錯,跟課程改革也形成較好的互動。”
除了在課程研發上投入大量師資,巴蜀小學對于活動的安全性,也提前做了考慮。
“我們嚴格限定人數,每個班只有10個名額。后來因為報名人太多,名額放寬了些,但隨行教師數量還是有保證,13個學生配一個專項負責老師,一般都是他們的班主任。”李杰說。
“每天他們玩什么學什么,老師們都在群里圖片直播。”一位家長說,“實時接觸他們的行程后,我也就放心了。”
下一次能更好
學生更深入地準備研究主題,學校和實踐基地更深入地溝通
7月4日,在重慶渝中區解放碑步行街,小畢業生們的研學旅行迎來了最后的“考試”。
帶著小緊張,這些孩子們把自己研學的成果當眾宣講。張心怡教陌生的市民如何制作東巴扎染,一天里教會了不少徒弟;另一名學生李思節把自己關于太 陽能利用的心得,一遍一遍地講述……在精心制作的展板前做詳細的介紹,20多個小組都給自己的研學旅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但是對這320個孩子來說,他們學到的不只是知識。“孩子長大了。”這是許多家長共同的感觸。
張方勝說,“張心怡的眼界變寬廣了。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比如天上鳥少了、河里水渾了,她都想去找找原因。”李思節的媽媽曾在蓮說,“去年她一個人去北京比賽,離不開父母,每晚都哭鼻子。這次出去沒有父母照顧,還學會照顧別人了。”
對于巴蜀小學,第一次的研學旅行剛結束,他們已在考慮下一次如何能做到更好。
“時間線可以鋪得更長一些,比如六年級初的時候,就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提前知曉,為自己的研究主題做深入的準備。也可以根據他們選擇的主 題,選擇合適的實踐基地。”張帝說,“還要加強學校和實踐基地師資的合作、培訓和互動。讓現場授課的人,能更好地理解課程方案。”2019成都全年賞花攻略!你想看的花都在這!(2019-03-14)
呼喚真正意義的旅行(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醉美恩施(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最美恩施(2019-03-11)
襄陽周邊十大值得游玩的旅游景點(2018-09-20)
湖北興山旅游日記,享受自然美麗田園生活(2018-09-20)
旅游;5個最佳旅行國家公園!(2018-09-2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