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那達慕草原旅游節(jié)
時間:每年7、8月間
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游節(jié)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游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tǒng)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后來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旅游節(jié)期間,游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嘗奶茶、還可以參與到騎射歌舞等節(jié)目中,充分體驗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
查干薩日
時間:每年農歷12月23日至整個正月
查干薩日,在漢語中譯為“白月”,又叫做“白節(jié)”。在每年農歷春節(jié)前后,草原上都要舉行祭火、祝壽、拜年等活動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這便是蒙古族的春節(jié)——“查干薩日”。
祭火:熊熊的火焰象征著幸運吉祥,祭火即蒙古族對來年的祈福。
祝壽:是為長者祈福的活動,農歷12月25日、26日,給85、73歲高齡的老者祝壽;農歷12月27日至除夕,向61、49歲的長者祝壽,祝壽時晚輩要向長輩行禮,以表祝賀。
除夕:除夕夜,牧民家中都要擺放由點心、奶食、糖果等拼成的花盤,牧民間互邀喝茶,晚上則全家齊聚,開家庭宴會,這也是整個節(jié)慶的最高潮。
拜年:拜年從正月初一開始,先是牧民集體祭敖包,然后開始家庭內部的拜年,需著裝端正,手捧哈達,由晚輩到長輩,再由長輩至晚輩。
興畜節(jié)
時間:每年正月和清明前后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愛畜如子。我國古代,家家都講究人丁興旺,但對于草原上純樸的牧民來說,畜群興旺也是一樣的重要,因為畜群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產。所以正月里人過春節(jié)的時候,也不忘給牲畜過新年。
興畜節(jié)在蒙古語中稱為“瑪力音新敖如魯呼”,也可譯作“迎春宴會”,是蒙古族牧民很早以來的傳統(tǒng)習俗。這一節(jié)日沒有固定日期,大體在正月和清明前后,以每個村落為單位舉行。節(jié)日時男女老幼集合在野外,支帳幕設鍋灶,將所有牲畜趕來,查看膘情,研究春天接羔接犢的問題,給肥壯的種公畜掛彩。然后有摔跤、說書、唱歌、好來寶等娛樂,然后舉行一些簡單的宴會,歡慶節(jié)日。慶祝結束后,還會將這天的各種食品分發(fā)給大家一同享用。
蘇尼特人的興畜節(jié)是在除夕這天舉行,還會有給公羊進行抹畫禮的重頭戲。克什克騰旗的蒙古人,在二月初才給牲畜過新年,日期也不固定,需要事先約好。這一天,羊倌、牛倌、馬倌、駝倌等有功之臣,都被請進中央大蒙古包里,跟德高望重的鄉(xiāng)間父老并肩坐在一起。大家推選一個“尼爾巴”,即管總務的人,由他指導大家來進行各項儀式。儀式中間往往要穿插一些賽馬、摔跤、射箭等小型比賽來活躍氣氛。
篝火節(jié)
時間:每年6月18日
篝火節(jié)是內蒙古北部鄂倫春族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鄂倫春人會燃起篝火,并集體圍繞在篝火旁,載歌載舞,歡樂通宵。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認為是變得潔凈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jié)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簧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jié)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
馬奶節(jié)
時間:每年夏季
蒙古民族牧養(yǎng)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牧業(yè)生產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并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這就是古老而具有典型性的馬奶節(jié)。
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jié)。主人首先選定吉祥日子,并提前公布于眾,到節(jié)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來參加馬奶節(jié)。馬奶節(jié)的前兩三天主人就擠馬奶制作馬奶酒。馬奶節(jié)當日,由九位騎白馬的騎士和主人共同舉行儀式,并祭祀天地神靈,主人高聲朗誦馬奶薩察禮贊詞,眾人騎馬隨從繞場三周結束儀式,還要給種公馬和頭駒系哈達進行選拉禮。然后眾人聚會暢飲馬奶酒,慶賀馬奶節(jié),祝福風調雨順,水草肥美,五畜興旺,奶食豐收。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