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國際小行星中心,于2015年12月25日發布第97568號公報,將第3123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從此,太空中有了一顆“屠呦呦星”。
命名公報屠呦呦,中國著名藥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她發現了新型抗瘧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人的生命。屠呦呦榮獲了包括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內的多項具有崇高聲望的學術類獎項。
“屠呦呦星”部分參數
軌道半長徑: 2.6865526天文單位
近日點角距: 316.76917度
繞日運行周期: 4.40 年
星等: 13.4等
“屠呦呦星”的故事
“屠呦呦星”由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于1998年1月18日發現,臨時編號1998 BB47。北京-亞歷桑那-臺北-康涅迪克(BATC)大視場巡天的科研團組,是我國小天體搜尋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利用60/90公分施密特望遠鏡,曾經多次發現小行星等新的天體。1998年1月18日晚的觀測數據中,一個小天體被確認為新發現的小行星,并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的暫定編號 1998 BB47。在確定了它的軌道根數后,國際小行星中心賦予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以永久正式編號31230。經過國際天文委員會所屬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討論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于2015年12月25日發布第97568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3123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從此,在宇宙蒼穹間,有了一顆遨游的小行星,名叫“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著名藥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藥學系。1955年分配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1992年受聘為院終身研究員、首席研究員。曾任中藥所化學室主任,現任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屠呦呦因“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者,成為首位在中國本土開展科學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而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科學家。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傳承非遺助推脫貧 四川啟動殘疾人蜀繡藝術人才培養(2016-04-13)
山西代縣民間傳統手藝年創產值5億多元(2016-03-30)
2016年三大必游黃金線路(2016-03-25)
武漢6位老人結伴自駕游美國 不會英文靠導航領路(2016-03-25)
江蘇常州文物修復師上央視走紅 曾是博物館保安(2016-03-24)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