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是東方的盧浮宮。很多外國旅游者是這么評價莫高窟的:"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當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這絕非溢美之辭。
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它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此時,太陽西下,夕陽照射在對面的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他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仿佛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飄舞,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夕陽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動了,他老人家不知道這是礦物質在太陽照射下的光學反應,認為這就是佛光顯現,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樂尊頂禮膜拜,決心在這里拜佛修行,便請來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以后人們陸續修建,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十幾個世紀的努力,先后開鑿了一千多個洞窟,形成巨大的規模。自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五萬多卷宗教文書和世俗文書后,敦煌藝術震驚了世界,由此還衍生出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如今,"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于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到敦煌莫高窟旅游,是很多人一生中的魂牽夢縈的向往。它的建筑、彩塑、壁畫等雜燴而成的敦煌藝術,無疑給世人灌注了永不枯竭的心靈瓊漿。
特色景觀
洞窟
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臺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九層樓
洞窟編號第九十六號,始建時僅有四層樓,后五層是后來修建的,內有一尊大佛,是世界"室內第一大佛"。
藏經洞
藏經洞內壁繪菩提樹、比丘尼等圖像,中有一座禪床式低壇,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從洞中出土的文書來看,最晚的寫于北宋年間,且不見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斷藏經洞是公元11世紀時,莫高窟的僧人們為躲避西夏軍隊,在準備逃難時所封閉的。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占六分之五,其它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現有藏經洞陳列館,另外還有莫高窟陳列館,陳列著莫高窟出口文物及由專家以1:1比例重現的幾座洞窟。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西沙群島簡介:(2019-11-26)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