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過江寧,往往是去祿口機場。即使是稍作停留,也是來去匆匆,對江寧景色沒有多大印象。這次在江寧開會,主辦單位邀請與會代表游牛首山。萬萬沒有想到,江寧美景竟然別有韻味。
在南京,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春到牛首山,風景如畫。清乾隆年間便將“牛首煙嵐”列金陵四十八景之中,到此一游,果真名不虛傳。那姹紫嫣紅開遍,仿佛追憶似水年華。給繁忙而瑣碎的生活,抹上一片亮色。
牛首山原有二座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故稱牛首山。牛首山歷史文化厚重。這里宏覺寺塔雕木飛檐,古樸端莊;法融和尚雕塑溫柔敦厚,一派慈祥……特別是參觀南唐二陵即南唐先主李昪的欽陵和中主李景的順陵,又讓人感慨往事并不如煙。雖然李煜葬于洛陽北邙山,人們在江寧還是最記得他的《虞美人》。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遷都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國,令其留在金陵。6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開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領軍攻打南唐。公元975年12月,曹彬攻克金陵。李煜在位15年,世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據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李煜最后因寫《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一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去。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殺。他死后,江南人“皆巷哭為齋”。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后人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他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個意外。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悵,映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其中所描寫的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心境,真切而又深刻。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表現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光陰中的牛首山,纏綿悱惻,神秘傳奇。唏噓之余,回到現實。我們來到山谷里的“世凹桃源”。這里以徽派建筑為主格調,突出親山、近水,使民俗與自然山水、林居與田園風光為一體。我們在農家樂兵馬營吃午飯,品嘗綠色食品、鄉土菜肴,朋友舉杯道別,喝得飄飄欲仙……汽車穿過綿延起伏的丘陵山岡,鮮花盛開的百畝果園。農田、小溪、河塘縱橫交織,農莊的景色自然而和諧,讓人產生視覺錯覺,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想起了東晉文人陶淵明的《桃花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看來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