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撫仙湖。
彩云之南,清溪流玉,一湖撫仙。
一鏡湖泊可以撫慰或者摸撫仙人,這應該是怎樣的景致呢?懷著一種神秘感、崇拜感、敬畏感,我今年十月份,來到了云貴高原,來到了滇中玉溪,拜謁了我魂牽夢繞的撫仙湖。
好曠淼的湖啊!好湛藍的湖啊!
撫仙湖的迢蕩與曠放不及洞庭湖,但它有著氣蒸兩百多平方公里境域的大氣與豪爽。
撫仙湖的溫媚與靜婉難賽西子湖,但它飽蘊著一種高天不語的靜美和細雨無聲的妖柔。
水是湖泊的姿體與靈魂,而撫仙湖的水呀,是我見過的獨一無二的水,無語形容的水!
撫仙湖水它清澈。
是的。有時臨近岸邊五六米深的水底飄搖著的樹葉和綠藻乃至細細的沙粒,你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都會淋漓盡致地展現于你眼前。這時你可以感受到撫仙湖不僅空闊,而且透明;如果經得允許,你撲通一聲縱身跳下,即便在這已經寒意深深的十月,你也可以剎那穿越到湛湛青天。你渾身通脫疏朗,五臟六腑被慰貼得俊爽清逸,靈魂一下就透竅而出。那份自由放達呀,那份空靈灑脫呀,那份掙扎一世后的瞬間解放,那份幸福與快感,只可意會。撫仙湖水的清澈雖然四川九寨溝的海子堪可媲美,但它的深邃與明透,它的誘惑與神韻,是要賽過一節的。因為撫仙湖是云南第一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水底埋藏著深邃的歷史和漫漶的神秘。
撫仙湖水它湛藍。
是的。它藍的讓你感覺好像滿湖都是放了靛藍染料煮過的。
高日朗照時,無涯寥廓明凈湛藍,偶爾一兩朵棉花云浮在空中,襯托得天空藍的更加深湛。藍天映在湖里,湖面鱗光閃閃,滿眼碧藍;周圍青山疊翠,翠傾湖里。撫仙湖的藍不在表面,它是透了的;不在一時一域,它是圓滿的。長白山天池的水也是深闊而湛藍;天山天池的水遙映著雪線,藍的有層次感,靜處山中,當然也藍的文靜、恬媚;滇池和洱海的水曾經也藍的碧透青天,空渺靈動,但它們都往往是平明闊闊的寫意,或者靜美或者波濤洶涌。而撫仙湖呢,它四時有浪,風鼓浪動。撫仙湖的浪很少是奔涌的,掀天揭地的,它是一弦一弦地皺疊的,是一掌一掌地推摩而來。它裊娜著身姿,姍姍而行;它有時像睡蓮盛開,柔柔蕩漾。你弄舟湖面,或者岸上凝睇,你會發現撫仙湖的水是藍而皺,皺疊而氣韻凝融,咫尺而天涯遠隔。你如果掬一捧湖水嘗嘗,你會感到它清而不寒,香而不膩。你再光著雙腳,撲踢撲踢一下湖水,你會發現你在波浪的皺疊中居然也被染得靛藍靛藍。明嘉靖年間蜀人楊升庵激情贊美過撫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綠蕪。只少樓臺相掩映,天然圖畫勝西湖。”
撫仙湖是清透的、靛藍的、皺疊的。它不同于江南煙媚之地的湖泊云霧蒸騰、煙波浩淼,也不同于塞外漠北的湖泊飄風礪礪、曠闊無依。它是干凈的,空明的;又是在曠放中懂得收斂和包聚的。它從澄江由北往南由深闊淼漠漸漸收束氣局,窄淺秀婉,待感覺差不多時,又漸漸趨于放達,整個水體呈葫蘆狀。
葫蘆是仙家之物呀!我終于明白為何它叫撫仙湖了。傳說往往是生動而又是稚拙的。一說是有石、肖二仙眷戀此湖的山水,樂而不返,便化為兩墩巨石矗立在湖泊的東南方,并肩搭手,凝睇湖水,因而有名;一說是湖西面的玉筍尖山直插云天,宛若仙人的纖纖玉手,撫摸大湖,由此得名。其實,我站在澄江縣城面前的澄江壩子臨湖邊沿,向前展望,萬頃琉璃,迢淼浩蕩,向南前去,就是葫蘆嘴,澄江縣(府)城的地形氣勢恰然就是伸手捫摸眼前葫蘆,可謂“仙人撫蘆”,撫仙湖應該是這樣而來的呀。兩個傳說故事可能是古人為了保守天機而有意含蓄了什么,委婉了什么。
撫仙湖周圍的景致也是充滿神秘感的,是靈秀萬分的。玉筍晴嵐,孔孔溫泉,象鼻飲水,界魚巨石,使整個撫仙湖頓時熱鬧了起來,粗獷中妖嬈了起來。撫仙湖這樣一個身姿與體式,這樣一種蘊涵和胸襟,自然應該育發無量生命,薈萃可觀人文。幾千年前的古滇國都城沉落湖底了嗎?古國青銅的閃閃輝光還在照耀今日的文明嗎?唐宋俞元古城也神秘消失于湖里了嗎?原始古樸的關索戲是不是仍然葆流著儺戲儺舞的神韻余脈?西岸祿充的“十步一秀才,百步一進士”和“百步兩翰林,一門雙進士”的鼎盛景象還會重現嗎?拍攝過電視劇《磋跎歲月》的依山傍水、婀娜嫵媚的漁村祿充,還會有鋪天蓋地的來者嗎?
撫仙湖讓我著迷和沉思不已的最是界魚石和湖心小島孤山。
與撫仙湖緊緊相連的是星云湖,這相連的臍帶就是兩岸雙峰極天、一水流月的隔河。隔河岸邊聳立一塊刻有據說是乾隆皇帝手書的“界魚石”的巨石。“石前水光沉綠,游魚聚集,夏秋之際,星云碌魚至石而返,撫仙抵石而回,彼此知禁,不越界石……”明代云南巡撫姜思睿題詠“界魚石”七律云:“星云日向撫仙流,獨見魚蝦不共游。豈是長江限天塹,居然尺水割鴻溝。燎原已撲殃池焰,解網應消在治憂。分付鮫人傳鯉信,河清從此得相投。”星云湖的大頭魚和撫仙湖的抗浪魚彼此絕不越界,互不往來,各安本分,也真是天下奇絕。人類能做到這一點嗎?人類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自認為崇高的目的,隨意破壞生態圈層和生態位序,讓不同動植物群類交相生長,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態災難,面對界魚石的提醒,會不會有一些穎悟呢?
撫仙湖原有兩個小島,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飲虹橋”連接兩島,后因地震,一夕風雷,橋和小孤山傾入湖中,現獨存大孤山。
呈橢圓形的孤山,比湖面高出四十多米,臨水斷巖嶙峋,奇峭險峻,巖下湖水激蕩,島上森森古木,風光綺麗。相傳宋代大理國時就是游覽勝地,雕梁畫棟、歌臺舞榭,堪為滇中勝景。清朝江川令彭賢康熙二十年記云:“孤山向為逸東勝景,辟草攀蘿,遂躋其顛。始由爛柯石,探南無洞,登弄珠巖,俯魚樂國,眾山獻翠,兩海環碧,頗如吾楚瀟湘洞庭”。當時的孤山,已是“巍然形勝冠南州”了。
讓我思緒翩翩的是,為什么當年人們在大小孤山之間建了一座虹橋,就莫名其妙的遭遇地震和風雷,小孤山及飲虹橋一瞬間就灰飛煙滅了呢?這是純粹的偶然,還是神奇的懲罰?抑或靈性的撫仙湖自己的安排?人類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嗎?對于自然,我們有沒有基本的敬畏?人類總是按著自己的目的干預自然,改造著自然,自然就真的是悄無聲息的接受嗎?大自然會不會在某一天突然就用天崩地塌來教訓人類?撫仙湖它的神秘就在于好像它處處暗藏機關,驚絕天地的幻美往往就在不經意間暗示著人們些什么。撫仙湖與其說它的旖旎絕美撫慰得仙人樂而忘返,不如說是在撫慰著人類的心靈。你只要到過撫仙湖,你的身體與心靈就會受到徹頭徹尾的清洗,你的心緒一下就變得朗潤和寧靜祥和起來了。以前的暴戾之氣不見了,浮躁與虛榮消失了,留下的是赤條條干凈爽利的你,掩飾不住幸福與快樂的你!
撫仙湖周圍現在還沒有過多的樓堂館所,游客也還沒有蜂擁而至,湖上也不允許機動船穿行,玉溪市推行的“出流改道工程”也是將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結合在一起,這是生態文明理念的生動體現。但今后會不會出現許多地方產生過的“建設性破壞”,還需要靜觀。我始終認為,一個地方,一經“開發”,可能往往就會嚴重破壞其原生態。如何真正的將開發與建設、保護有機融為一體,是公民的責任。
撫仙湖比鄰五百里滇池,但雄放的滇池已經渾濁不已而奄奄一息。徐霞客曾經遍觀云南諸水,而盛贊“唯撫仙湖最清。”撫仙湖至今還基本保持著它的的澄碧靛藍,清麗透明,但他的韻致似乎也在慢慢變異,這可能就是人類的罪惡,我們需要警惕呀!撫仙湖一旦步滇池后塵,則整個滇中景象無足可觀,玉溪也就丟掉了靈魂。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