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面前,人類恍若螻蟻般微薄而渺小。在歷史面前,我們也只能是無限接近而永遠無法走進。那些過往的萬般美好,原本與我們就是不相關的。而在后人的心里,我們也只是一個細胞的集群,一把逝去的塵埃罷了。
村婦忍不住緊緊握住皇帝的手,想著張愛玲說的“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心里又暈開了玫瑰紫般的幸福。
我不要你做尾生,我愿意主動放下女人的矜持制造一出借傘還傘的喜劇把你擁在懷里。
一路任由tutu載著我們穿梭在熱帶雨林里。蔚藍的天空、熾烈的陽光、枝丫交錯的灌木較著勁兒地四下里伸張,主干道兩側的樹木卻是筆直的,有小松鼠在路邊草坪下跳躍嬉戲,一大家自駕車的游客便停下來,拿出面包逗它們玩兒,tutu開出老遠,還能看到一只松鼠跳上了車頭。
漸漸靠近吳哥城(Ankor Thom),城門上四面佛的微笑神秘而含蓄,兩側是威武的德瓦拉巴拉列隊守衛,各自抱著一條那伽靈蛇(Naga),七頭蛇首高高昂起,保護著這座千年的古城。
Naga早已肢體殘缺,德瓦拉巴拉也是斑駁破裂而幾無一個擁有完整的軀體。破敗并非完全是自然所為,人力的破壞可能更為嚴重。由于歷史的變遷和統治者宗教喜好的改變,印度教的地位漸漸被削弱,佛教勢力越來越強大。宣揚和平和包容的教徒們卻容不得任何異教的存在,他們砸爛塑像、摧毀浮雕,然后在敵人的哭泣中放聲大笑。
當信仰遭遇政治,宗教便難以避免地被世俗化。
吳哥城也叫吳哥通城。“通”是大的意思,梵語中“吳哥”就是城市,所以吳哥通等同于大城市之意。高棉盛世時,首都吳哥占地15平方公里,人口多達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
同吳哥窟一樣,吳哥城的設計也有著明顯的宗教影子,它是小宇宙的象征,被主軸線分為四部分,中間的巴戎寺(Bayon)連接著塵世和天堂,是結束也是新生的結點。環繞的城墻代表圍繞梅盧神山的大山,護城河是茫茫宇宙中的大海。古人對待住宅的嚴肅莊重態度令人嘆為觀止,房子在他們不僅是棲身之所,也是精神信仰的寄托。即便普通人,蓋房子時也大多是會找風水先生來看看方位的。
相比之下,現代人在房屋決定權方面的缺失(尤其是中國人,買到房卻無權擁有本該屬于你的那片土地),足以說明我們生活得何等的無奈,頭不頂天足不觸地,我們成了被懸空的無根浮萍。
吳哥城里的主要遺跡包括巴戎寺(Bayon)、巴芳寺、癩王壇、非敏那卡寺、空中宮殿、斗象臺、勝利門等。
巴戎寺是柬埔寨建筑藝術的代表。它建于1181年-1218年,歷時37年,位于吳哥城的中心,距離各個城門的距離都是1.5公里。巴戎寺原名“耶輸特拉芝里”,是“耶輸跋摩山”的意思,象征高棉人想象中宇宙的中心——須彌山。古人修巴戎寺是出于信仰,把它當作升天的階梯。今人卻是因為“高棉的微笑”而對其心馳神往。
巴戎寺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寺院,基本建筑非常簡單,只是一座三層塔,但是其內部卻異常復雜,謎宮似的廊廳、通道、石階相互交錯、四通八達,更兼狹窄的過道、低矮的頂棚,行走其中,哪怕外面艷陽高照,里面依然陰暗潮濕。
第一層和第二層是方形廊廳,長達1200米的浮雕刻畫了11000個人物。內層回廊主要為神話和宗教故事,而外層回廊則描述了眾多的世俗生活場景。
整座建筑在第三層達到高潮:54座四面佛塔連綿聳立(四個面分別代表慈、悲、喜、舍),216張微笑的臉構成了一張巨大的無形的網,迷離而具體,親近而疏遠,永遠走不進卻又無法逃離。行走其中,任何一次抬頭或轉身,那佛就在你眼前,你永遠都逃不出那曖昧的眼神。石頭堆砌的臉斑駁而滄桑,前額寬大,眼瞼下垂,大鼻子厚嘴唇,嘴角略微上翹,安詳而悲戚,貌似寬容又似乎內含嘲諷。你問佛為什么笑佛自拈花不語,人家玩的就是玄虛,要的就是讓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此才能體現他的偉大。所以,放聰明點兒,要相信人人皆佛咱們自己更偉大。
可是站在四面佛前,村婦還是無數次忍不住伸手想去撫平掛在嘴角的那抹微笑,因為它讓人感覺自己像個傻冒看不透想不開。忿忿不平的村婦忽然得出一個結論:若你想被人思念,那么就去挑戰他。“高棉的微笑”讓村婦變成了一個斗士從而繼續被念念不忘。
巴戎寺的隔壁便是巴芳寺(Baphuon),它建于1050-1066年間,是歷史上第三座吳哥城的中心,可悲的是它幾乎已被破壞殆盡,加之巴戎寺對我們沖擊太大,心力憔悴之下實難有所感悟。
從巴芳寺向北,即刻可到大象臺。大象臺是皇家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也是政要們迎賓檢閱之所,因為高臺上刻滿戰象而得名。
在此碰到一個中國團,導游正在給大家講述周達觀的故事。他說當年元朝皇帝鐵木兒派遣周達觀出國考察訪問真臘,周大人回國后詳盡描述真臘之富裕,搞得皇帝老兒心中癢癢恨不能立馬占有人家。但是周大人說了,真臘有大象,不僅巨大,而且皮厚刀槍不入,元軍的馬隊是打不過人家的。
皇帝只得作罷。
這算周達觀一功,幫助歷史創造了中柬無戰事的記錄。還有一功也得表,雖說吳哥窟是法國人發現的,但是他用的攻略卻是周達觀整理的《真臘風土記》,這著實令手捧《lonely planet》的我們心感不安。
通過大象臺可到王宮正門。按照高棉傳統,只有神才能居住用磚石蓋的房子,凡人包括國王都只能住木屋。因此,除了宮墻、石門和宮內的一座寺院遺址外,木質的王宮早已蕩然無存。這殘存的寺廟便是俗稱的“空中宮殿”(Royal enclosure)。名為宮殿,實則是皇家祭祀的神廟。如今,它的臺階幾乎坍塌殆盡,層次不明,聳入空中的飛檐上立著的神獸也是腿腳盡數毀去,修復者用來固定的鋼筋裸露在空中,纖瘦而無力。繞到背面,在過去的臺階旁架了一個木梯子,斜度頗大,我們小心地爬了上去,上面是一堆碎石,四周的回廊處,門梁幾乎全部歪斜倒塌。
觀賞期間碰到一個和尚,沖著我們和善地微笑。皇帝執意要往那更為破敗的最高處攀登,和尚也不阻攔,依然是笑容滿面。
王宮院落中的參天大樹遮天蔽日,地上落葉堆積,從樹葉縫里漏下來的陽光把這一路弄得很是斑駁。幾個小孩兒正在蕩秋千,那天然的藤蔓植物倒真是完美的玩具。村婦忍不住跑了過去,孩子們幫忙穩住秋千,然后用力推開------此后,村婦同志又分別在崩密列等多處大玩秋千瑜伽。
出了王宮繼續向北,就是癩王臺。它高6米,據說是焚化高棉王室成員的露臺。臺階基座雕滿印度神祗,上有一尊石像,據說是第一代吳哥城的創建者耶輸跋摩一世的肖像,因為他晚年得了麻風病,故有“癩王”之稱。
從東門,也就是勝利門出吳哥城,不遠就是周薩神廟和托瑪龍神廟。周薩神廟由中國出資1000萬元負責維修,此時已修葺完工。
我們進去的時候看到一位老婆婆,見我們來立馬捧著香出來要我們施舍。
茶膠寺。茶膠寺原本是皇室的葬廟,由于修建者蘇利耶跋摩一世駕崩而停工,成了一座永遠的半成品。茶膠寺存在的最大的意義便是旁證了吳哥建筑工藝工序:先用石頭堆砌出形狀,最后才雕刻佛臉和浮雕。茶膠寺的臺階有半人多高,且陡峭無必,必須要手腳并用才可能爬上去。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西沙群島簡介:(2019-11-26)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