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口別罵年尊老,抬手別打少年人。罵了年老折陽壽,打了少年結冤仇……”16日,在東平縣漁家端鼓腔文化戲社,端鼓腔傳承人丁立新打起圓形羊皮鼓,放聲高唱,柄部鐵環叮當作響。
端鼓腔傳承人丁立新及其團隊。 東平縣漁家端鼓腔文化戲社 供圖 攝
“最初,端鼓腔的唱詞類似于古代巫師祭祀念的咒語,不好記。”丁立新說,其唱詞流傳千百年,并無文字記載。全靠當地漁民祖祖輩輩口傳心授。唱詞需死記硬背,羊皮鼓轉幾圈,垂環搖動幾下,都有講究。“不論是學習唱詞、動作,還是化妝、打鼓,都需下苦功夫。”
丁立新表示,現在,年輕一代學習端鼓腔的人甚少。再加之漁民的居住地點多且不固定,老藝人生活區域比較分散,組班唱戲多有不便。而且,多數老藝人已年過花甲。“若不對端鼓腔進行搶救與保護,會出現后繼無人的局面。”
端鼓腔傳承人丁立新及其團隊在湖邊表演端鼓腔。 蘇本善 攝
“與其他地方戲相比,端鼓腔的伴奏樂器較為單一,易于學習掌握。”丁立新介紹說,其演唱調門適合一般人,且對演出場地要求不高,演出時樂隊和演員可隨時交流互動。
丁立新希望端鼓腔從“敬神”的狀態解放出來,并融入現代表演元素。通過建立專業團隊等方式,培養專業人才,以讓更多人了解與喜愛端鼓腔。
2007年,丁立新成立了東平縣漁家端鼓腔文化戲社,現戲社有三十余人,每周平均有三場演出 。除此之外,其團隊還參與公益演出及送戲下鄉活動等。全年約演出二百場。
端鼓腔表演伴奏樂器羊皮鼓。 蘇本善 攝
記者了解到,“端鼓腔”又名“端舞戲”“端公戲”,其流傳于漁民集中生活的河、湖、海沿岸,傳入東平已有百年歷史,原是為敬河神,現為漁民慶賀豐收、婚娶壽宴、續家譜等活動中的“表演常客”。
“過去,漁民常年忙于水上捕魚,生活單調。身乏體倦時,哼上幾句端鼓腔,消解在水上生活的煩惱。”東平縣宣傳部副部長尹燕勇說,現在,人們常在節慶之時演唱,以豐富業余生活,凈化心靈。
據尹燕勇介紹,端鼓腔的曲目來源于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共有五十余個,代表性曲目有《劉文龍趕考》《十二小樣》等。其唱腔包括七字韻、十字韻、疊斷橋、榔頭調等,主要伴奏樂器為羊皮鼓。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