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墓本在北門外山麓,后遷至南麓程家橋今址,為三冢墓。墓坐北面南,昭(左)穴為其子處伯墓,穆(右)穴為其孫邦憲墓。正中為王石谷墓,前后各豎一碑,后碑為乾隆九年其孫所立,前碑為宣統時其八世孫增立,上刻翁同龢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書“清畫圣王石谷先生墓”。墓封土直徑3.1米,高1.2米,有羅城、拜臺、墓門等,墓域占地457平方米,墓道長20多米,有近年重建單間沖天式石坊一座,上鐫“清畫圣王石谷先生墓道”。
其祠在北門大街,現存三間七架梁硬山頂式房屋一所,另存磚木結構三間長方亭一座,中嵌《石谷先生還山圖》石刻。現該祠正在修整。
王石谷(1632-1717年),名翚,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因晚年主持繪制《南巡圖》,康熙帝賜書“山水清暉”,又自號清暉山人。為清初著名山水畫家,虞山畫派創始人。出生在常熟四代書畫世家,自幼喜畫山水,童年師從常熟山水畫家張坷,專仿黃公望畫。
王石谷最被人稱道的是六十歲時主持繪制的《南巡圖》。康熙帝為頌揚自己六下江南之政績,頌詔天下征求畫手,繪制《南巡圖》。王石谷經御史宋駿業、宰相工炎、戶部左侍郎王原祁保薦,帶其弟子楊晉應詔入宮,費時二年主持繪成巨幅宏篇《南巡圖》。
該圖共十二大卷,卷卷以康熙帝形象為中心,再現康熙南巡盛況,畫面自京永定門始,至紹興大禹廟再經金陵回京,廣泛反映了當時的城鄉山川風光和社會生活。該畫十二卷草圖,全部構思和樹石的繪制皆出自王石谷本人之手(人物、動物、屋宇等由其弟子楊晉等合繪)。該圖是王石谷的代表作,其場面浩大,內容豐富,技法多變,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康熙在事后曾御筆賜王“山水清暉”四字。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