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經濟興起之前,古觀舊廟、蕭寺僻剎多殘垣斷壁,廢井成墟,幾近芳躅遺跡,雪泥鴻爪,路人經過熟視而無睹目者也。我則不然,素常騎車數里于城外拜謁探視,大禮參見。 山門已坍,形制隱立,短墻缺處,疏籬插漏,疏籬外,綠葉紅稀,
古代哲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旅行和讀書自古被視為修養和陶冶情操的兩個方面和人生的兩大樂趣。 走出家門周游世界,是我少年時代的夢想。時至今日,我總會在忙碌之余抽出時間外出旅行。我曾登臨泰山極頂,領略“
旅行的意義,并不限于對沿途風景的感慨和接納,也不在于那風雨兼程的辛勞與頓悟,而全在此后轉身的某一天,與路上的某個地方再次交匯,與那個熟悉抑或陌生的自己再度相遇。 此行成都,最悠閑之處在錦里、寬窄巷子和杜甫草
臺灣散文作家張曉風在旅游地看到一個農村婦女洗衣用的搓衣板,如獲至寶買回臺灣。“我并不喜歡到古董店買一個供在那兒的東西,而喜歡跟生活有關的。就說這個搓衣板,你看它搓得紋兒都不清了,這個凹槽里頭,好像還有點肥皂殘留在
有一天晚上,我們一大幫朋友一起聊天,茶玫煩惱地說,唉,有十萬閑錢,是把開了三年的車升升級還是出去旅行一趟呢? 我猶豫了一下,一秒鐘之后,所有人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旅行。 沒有一次旅行你會虛度。
據我所知,一座城市總會因為某些人在而使人倍感溫馨或惆悵,比如說有伍迪艾倫的紐約,有約翰厄文的波士頓或曾經擁有過海明威的巴黎,在東京有小津安二郎,在馬德里有肥肥胖胖的阿莫多瓦……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一,其心目中的
“歡迎來到北京。”飛機上傳來空中小姐的聲音。5月18日大約6點的時候,我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期待已久的四天三夜游學之旅正式開始。當旅游巴士駛出機場的時候,我們的導游——David為大家介紹北京的基本情況。北京是中國
在一座殘破的樓子里停下。四下除了蟲鳴再無聲響,明月仍然靜靜地照著長城。此時此刻,群山、長城與我彼此相望,心意相通。在門口冰涼的石階上躺下來,閉上眼,似乎感到時間和歷史從身旁悄然滑過……一堵城墻,橫亙數萬里,靜默幾千年
在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路的東西街口屹立著兩彩繪牌坊,牌坊的橫額上書“成賢街”三字。再走十幾米,就可看見街北兩座巍峨的古代建筑物,東邊是孔廟,西邊的便是國子監。 如今時盛“國學”之說。進國子監,便是耳提面命領教“國學
在我國建筑史上,獨樂寺以“三最”著稱。第一“最”:寺內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筑;第二“最”:閣中觀世音菩薩塑像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第三“最”:寺中山門帶鴟尾飾物的屋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