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宮城環繞
早在商周時期,宮殿建筑就形成了以中間殿堂為主,四周圍以廊廡,類似后世“四合院”的封閉式布局。春秋戰國以后,群雄爭霸,各國出于安全的考慮,大筑城垣,形成最早的“城”,此后,城便被應用到宮殿建筑之中。歷代帝王紛紛在自己皇宮的周圍筑起宮城,即圍繞皇宮的城。四面辟有城門,四角建有角樓。不僅如此,往往還在宮城之外建有皇城,皇城之外建有郭城,將宮殿區、官署區、居民區嚴格分割開來,使處于層層包圍之中的皇宮宮殿更顯得封閉而又神秘。
(2)前朝后寢
古代帝王的宮殿是由眾多大小不一的房屋組成的院落。這一院落一般分為前朝后寢兩個部分,前朝是皇帝辦公、處理政務、舉行大典的地方;后寢則是皇帝和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地方。這種布局方式在周代已經形成,以后歷代繼承下來,直到明清。
(3)三朝五門
古代帝王的宮殿號稱“九重宮闕”,即前有闕,后有五門三朝,此制始于周代。周代宮室大門前有闕,又叫宮闕,是用做觀察、防御、揭示政令和納取臣屬諫論的地方。其后建有五門,外曰皋門,二曰庫門,三曰雉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三朝是指外朝、內朝、燕朝。外朝理獄訟;內朝舉行治事朝見的儀式;燕朝則專為宴飲群臣并具體處理政務的場所。這種布局方式為后代所繼承下來。如北京故宮的“三朝”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門”是指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4)中軸對稱
古代宮殿建筑多由單體建筑組成庭院,又由庭院組合成龐大的建筑群。為了突出皇帝的崇高和無上的權威,便把重要的皇室建筑依次建在軸線上。
(5)左祖右社
“左祖右社”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常用的形式,即在宮殿的左前方設立祖廟,祭祀本朝先皇,因是天朝的祖廟,又叫太廟;在宮殿的右前方設立社稷壇,祭祀土神和谷神。明清時的紫禁城在宮殿的左前方建有太廟,右前方建有社稷壇,是“左祖右社”建筑布局的典型代表。
牡丹江冬季旅游實現突圍發展(2014-04-01)
七三一舊址區域內非文物建筑將拆遷(2014-04-01)
安重根紀念館吸引大量韓國游客(2014-04-01)
雙鴨山市外事僑務旅游局喜獲安全生產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04-01)
佳木斯市旅游局召開群眾路線活動動員會(2014-04-01)
央視發現之旅頻道將秀雪城美景(2014-04-01)
嘉蔭茅蘭溝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4-04-01)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