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巴松措是圣湖,我信;是神湖,我也信。因為,那是藏族同胞特別是紅教信奉者所膜拜的湖。
去巴松措,其實是臨時決定的。從拉薩到林芝的途中,拐一個彎,再乘上一個多小時的車,巴松措的入口即在眼前。
巴松措如一彎月亮般鑲嵌在高山峻嶺之中,靜美地橫臥著。翠綠的山頭,潔白的云朵,仿佛都在襯托它。遠處的山峰白雪皚皚,像是在精心地照看著巴松措湖。湖水碧澄,微波蕩漾,靜逸出一種純凈、一種唯美,將我的心緊緊拽住。
紅教是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為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由于該派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該教派被稱為紅教。紅教的信奉者將巴松措奉為圣湖、神湖。
我將目光落定在距岸邊100米處的湖中小島上。這座名為扎西的小島上,飛揚著無數的經幡,將我深深地吸納。
神秘往往來自傳說之中。當我凝望扎西島時,有關它的傳說立刻出現在腦海重。相傳,扎西島原為魚形山的山脊。一天黃昏,一對雌雄怪獸在山中嬉戲。興致正濃時,雄獸猛咬一口魚形山的山脊。瞬間,魚形山急劇下陷,山脊的創傷處頓時血水噴涌,匯成一片紅色的海洋。天庭巡視官俯視人間時發現妖魚作怪,迅即稟報玉帝,玉帝即令“神犬”降妖、“神龍”造福。只見一道寒光閃過,妖魚被神犬投下的神針釘住,然后朵朵梅花飄落在血海四周,變為山巒,阻止了血水蔓延。隨即一道紅光直沖云霄,頃刻間血海干枯,大雨傾盆,匯聚成綠水花海,巴松措由此而成。妖魚的背脊正在湖心,神龍恐妖魚得水后再造災難,便少降雨水,將魚背露于水面,讓烈日曝曬以使妖氣早逝。數千年后,妖魚修身成果,成為湖心一島。
傳說,賦予了一方地域文化的燦爛,也烙為其上了一種虛無玄妙的神秘。
還有一種傳說,扎西島是“空心島”,即島與湖底是不相連的,島漂浮在湖水上。我們跨過木柵欄般的木橋,腳踏島上土地,感覺土地自然硬實,并無空心之感;蛟S紅教信奉者在島上某一步跺跺腳,就會有空心的感覺呢?
島上有棵桃抱松的連理樹,那個傳說又在耳邊響起:一個風清月明的夜晚,那條修善的妖魚變成了一棵滿樹桃花的桃樹。神犬見妖魚已成善果,將釘在妖魚背上的神針變為一棵松樹,長在桃樹上,與桃樹同根共存。是不是同根,我未加細看,桃樹緊緊與松樹相抱一起,卻是事實。
措宗貢巴寺被當地人譽稱的湖中城堡,也是島上的精粹。這座著名的紅教寧瑪派寺廟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寺廟為土木結構,分上下兩層,殿內主供蓮花生、千手觀音和金童玉女;蛟S因為這座寺廟,紅教才將巴松措奉作神湖?或者巴松措被奉作神湖后,這座寺廟才開始修建?寺內完整地保留著格薩爾王途經此地征服妖魔洛增時留下的馬蹄石印、大喇嘛桑杰倫巴修復寺廟時埋留在石塊上的腳印。就像對一個個的傳說那樣,對此我頷首而笑。
繞島一周,還可看到格薩爾王揮劍于石頭上留下的劍痕、蓮花生洗臉的神泉等等,處處充滿了神秘的氣息。
一島一寺,將神湖的神秘集中地烘托了出來,一種神奇的感覺在我的心里涌現。當游艇漸漸駛離扎西島時,我不由回望,種種傳說再次浮現在我腦海。
巴松措又名錯高,意為綠色的湖。湖水綠得清澈,綠得純凈,如淡淡的玉石,沒有一絲雜質。湖的四周群山環繞,山上郁郁蔥蔥,蒼翠紛涌,原始森林的濃綠似乎包裹著整個湖,將湖水也烘托出了綠意。更有山巔的白雪倒映湖面,壯觀而又圣潔。
紅教將巴松措當做圣湖,除了它的神秘,圣潔也該是一個因素吧。
忽地下起了雨。高原峽谷中的天氣飄忽不定。雨水掉在湖面上,如無數的小精靈,歡騰著,躍動著。巴松措,就在雨絲的掩映里靈動起來,蕩漾出一種空蒙而明爽的景象。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