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檔案:洛桑念扎,1986年出生于拉薩,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代表作品:電影《天脊》、《玉樹花開》、《日光之城》等,電視劇《絕戰(zhàn)》、《歡天喜地俏冤家》等。來自雪域高原的念扎,還是西藏家喻戶曉的青年歌手。每到藏歷新年,他會回拉薩參加晚會表演。除了拍戲,生活中的他,更像一個帥氣的大男孩,喜歡坐在甜茶館發(fā)呆,也喜歡在納木錯湖邊隨便走走。
毫無疑問,攀登8848米的珠峰是個考驗。許多人都希望能站在最高峰上,看看腳下的世界。寒風劃過臉頰,眼底那些看不仔細的黑點,讓人清晰地感受活著的意義。我敢說,曾站在珠峰上看風景的人,一定是個勇敢且愛冒險的人。
站在珠峰上吹冷風
念扎因為第一部戲,前前后后在珠峰待了四年。《天脊》也創(chuàng)造了在最高海拔拍戲的記錄。問起來在珠峰的收獲,洛桑念扎笑著說:“其實是體會了高反。經歷,有時候是驚險刺激,有時候是病痛折磨。如果你沒有親身經受過,當你在演繹正發(fā)生的這些事情的時候,是無法體會那種感覺的。所以,我想試試。試試高反的滋味。”
提起珠峰,總是讓人生出敬畏。高寒、缺氧以及無法預料的雪崩等,都阻礙著許多想要征服她的人。
作為拉薩本地人,其實很少有人會體會到高反的感受。但在珠峰,在海拔6000多米的冰塔林,洛桑念扎皺著眉頭說:“一上去就開始頭疼,晚上也睡不著覺。走兩步,就要休息三兩分鐘,一路都很辛苦。高反,很熬人。但沒有特別好的方法治愈,只能硬扛。”那時候的念扎剛畢業(yè),他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拍戲。頭一疼,就安慰自己,高反是在提醒他心愿已經實現了。
珠峰是夢幻又雄壯的美。頭頂上的天,都是干凈的藍色。站在山下看珠峰,仿佛一下子呼吸都被它從肺里攫走了。雪山是蒼白的輪廓,讓人沉浸在如鵝絨般輕柔的線條里不能自拔。登山,是一件考驗意志的事情。洛桑念扎說:“我們拍戲前都在登山學校,接受過專業(yè)登山隊的指導。但腳踏上雪山開始攀登,其實和訓練截然不同。你在珠峰能感受到對自然的敬畏但訓練不能。”
的確,珠峰能給人一種戰(zhàn)栗的寒冷。“我們沿路緩慢的攀爬,陡度并不太陡,然而在珠峰行走,體力是消耗很大的,更何況還要停下來拍戲。但你不能停,責任在那里。演員一停,劇組就要停,所以你必須堅持,在嚴寒缺氧中堅持。”他講這些事情的時候如同呼吸一般自然,那些記憶像印刻在他腦海里,也許這也是這段經歷的天然饋贈。
旅行當中收獲的是一種閱歷。看到別人經歷和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截然不同。他說,在珠峰學會了一個信條,就是與其舒服地坐著等候,不如換上裝備,輕裝上陣。勇敢的人,在珠峰會得到無與倫比的美景作為獎賞。
這份經歷不僅對人生有益,還對演員這份工作有幫助。如果不去經歷高反,他可能不會知道高反的感受。若以后需要演一個有高山反應的人,至少會知道語言形容不出的難受,要用怎樣的肢體和表情演繹。
圣湖的水是柔軟的,包容世間所有的堅硬。提起納木錯,許多人都有一個執(zhí)念,就是要親眼見一見。照片、短片、紀錄片,無論這些影像傳遞給自己多少震撼,但心底總有一個聲音在說,這些都是別人的圣湖,而你的在啟程以后的腳下。親身體驗,是納木錯教給他最好的一課。
拉薩的湖水與茶水
念扎對納木錯的感情,是依賴和眷戀。每次回拉薩總要去一趟,其實景色都記熟了,但心里還是念著。
他第一次見納木錯還是因為拍《天脊》里的一場戲。劇組一伙人爬到圣湖邊的山上,俯瞰藍透了的一湖水。掛經幡,騎牦牛,這些事情在納木錯總要做一做。納木錯,這幾個字,與旁人而言可能是景點,是美景,是朝拜的圣湖。但對念扎來說更像是家。或者用更矯情的詞語叫歸宿。
歸宿并不隨便說說而已。年少懵懂時,遇見一處打動人心的風景,是幸事。更何況這里如此安靜。坐在湖旁的石頭上,望著水,風吹漣漪,心隨水動。手伸進冰涼的水里,透著純潔。
說起第一次去納木錯,他還講起了一件至今難忘的事。那次拍戲結束,劇組從納木錯回來,路上出了車禍。去納木錯的路挺驚險,時常會有車翻在公路上。那次導演、攝影師、監(jiān)制,這些主創(chuàng)都受了重傷。拉薩本來就晝夜溫差有些大,車禍那晚還下起了雨,更是雪上加霜。他坐在后面一輛車,第一次近距離見車禍。劇組剩下的都是女演員,他一個男孩子,自然要有擔當。急救時雖手忙腳亂,但還是要堅持。
那一晚的經歷,讓他成長了許多,也更加珍視生命。如許多人說,在路上,新手與老手的區(qū)別,其實只是危險意識。去風景美的地方,路上要帶著眼睛和心。
他是那種喜歡一個地方,會反復去的人。更何況是令他突然成長的地方。所以后來,念扎經常自駕去納木錯。美景對念扎的意義是忘記。哪怕是一天,他也會在風景里忘記壓力。我想一個人能找到一個這樣的地方真好。因為能停頓,才能有新的啟程。學會休息的人,才會更好的工作。
在拉薩你非去不可的地方有很多。納木錯是,寺廟、八廓街、布達拉宮也是。但凡在拉薩待過的人,都會勸你去看看。但念扎卻說,在拉薩市里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是甜茶館。
光明港瓊是值得去的一家老字號。在大昭寺廣場附近的一條街上。人來人往,游客和藏人熙熙攘攘。舊牌子,漢語藏語各一行。走進去是個大廳,四周靠墻有木質長凳和長桌。喝茶的人很多,隨便找個位子坐下,掏出身上的零錢放在桌上。也不用喊人,不一會,自然會有穿藏族衣飾的女人過來招呼你。提著銅質的大茶壺,給你倒一杯熱氣騰騰的甜茶。然后拿走桌上六毛錢。你若喝沒了,她會主動過來給你續(xù)上。這個過程自然而熟稔。
聊起這部分,他特別開心。念扎說甜茶館是拉薩人與人交流的地方。沒有身份差別,大家聚在一個地方,說說新聞,聊聊故事,一個人走了,另一個人又來。你不認識同桌的人也無關緊要,她講的事情你感興趣,就可以問她,不會突兀。你要找人也可以到甜茶館坐上一兩天,真的有人在這里找到幾年都失去聯系的人呢。
遺憾是聽完念扎講陽朔這段故事之后,留在腦海里印象最深的一個詞語。他說,還會再去陽朔,因為那個山環(huán)水繞的小縣城讓人懷念。騎行或漂流,都是陽朔給他的一個開始,一個吸引他回去的開始。
在漓江看倒影
提起拉薩之外的旅行地,念扎第一個記起的是陽朔。對陽朔的印象總結為秀美。在桂林拍戲的間隙,劇組后天將要更換拍攝地。空出一天時間休息,大伙紛紛出謀劃策,趁機找個地方逛逛。最后,定在了山環(huán)水抱的陽朔。
當天晚上,一伙人就殺到陽朔。半夜住進提前訂好的客棧。都是年輕人,并不苛求環(huán)境,都是隨心尋景而來。夜涼如水,但并不影響他對陽朔這處風景的熱烈心情。陽朔像是施了咒,光暈下,美食的熱氣開始蒸騰,西街的酒吧也熱鬧起來。
還沒亮,他們就起床問向導到哪去玩。站在柜臺旁算賬的男人說,來陽朔,不在漓江上坐竹筏是要遺憾的。
他們幾個人便決定騎行去漓江漂流。從縣城的富安碼頭開始,經過福利鎮(zhèn),然后坐筏子到下游。一開始的路況并不好,五六個人租好山地車,沿濱江公路走。遠遠的能看見岸頭和石磯,車輪碾過石子,然后飛快的路過在碼頭洗衣洗菜的女人。耳邊能聽見小孩子的笑聲,村民生活的原貌就這樣展現在眼前。
記得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漂流的地點。停穩(wěn)下車,乘筏子游江,得空休息。撐筏子的老人劃得不快,坐在舒適的竹筏上看風景,似乎帶著一種隨遇而安的味道。兩岸都是山,并不高聳,距你很近,似乎一抬手就能摸到長在山上的植物。山水皆綠,由著游人觀賞。在陽朔,你不會驚奇,但會忍不住驚喜。秀美的景色自然讓人心生喜悅。
星推薦:
藏族美食:
洛桑念扎說:“如果既想吃正宗藏餐,又想感受藏族文化的話,可以去瑪吉阿米。”瑪吉阿米是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與情人幽會的地方。
在這里,令人垂涎三尺的地道美食比比皆是。皮脆肉嫩的“康巴漢子”(一種特制的生烤羊腿)、清香四溢的“藏式烤天然蘑菇”、酸甜可口的“酸奶糌粑丸子”、以及顏色綠油油的“藏式湯”,當然也推薦你嘗嘗這里的青稞啤酒,度數不高,與燕京、純生的味道大有不同哦。拉薩的五點鐘,太陽還未西斜。坐在木格窗前,讀一讀倉央嘉措的詩,時間似乎就這樣靜止了。
出行方式和裝備:
他去納木錯都是自駕。自駕的好處他說很多,比較隨性,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停車或休息。念扎推薦給大家的也是自由行。在藏地,豐田、牧馬人等越野車系比較常見,保養(yǎng)維修都非常方便。他說:“從拉薩自駕去納木錯路況不算好,和朋友一起都會準備好備胎和一個副油箱,以防路上爆胎或無油。”他們也曾在前后荒涼的路上遇到過爆胎,好在準備充分,工具箱一拿,幾個人帥氣的將備胎換上,也算有驚無險。
必去寺廟集錦:
藏族人絕大對數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去寺廟拜佛是他們的大事。念扎說,在拉薩的寺廟你會經常能看見點酥油燈的老阿嬤,或者給佛像敬獻哈達的藏族人。他們從小就會去寺廟走轉經道、跪拜佛像等等。他推薦大家去參觀的寺廟有扎葉巴寺、桑耶寺和哲蚌寺,比較分散,哲蚌寺最近,建在半山腰上,像是一朵開在山上的格桑花。桑耶寺在山南,位置較遠,由蓮花生大師測定,歷史悠久,是第一座剃度僧人的寺院。這幾處寺廟各具特色,都值得一看。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西沙群島簡介:(2019-11-26)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